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第2/3页)

刘敬从匈奴回来,便向皇上报告说:“匈奴河南地区的白羊、楼烦二王统辖的匈奴部族,距离长安近的仅七百里,轻骑兵一天一夜就可以到达秦中。秦中刚刚经过战争还很破败,人民稀少,土地肥沃,可以移民逐渐充实。那些诸侯刚起兵的时候,如果不是齐国的田氏家族和楚国的昭、屈、景三姓,没有人能够发动。现在陛下虽然定都关中,但实际缺少人力。北边靠近匈奴,东边有六国诸侯的王族,宗族强大,一天发生事变,陛下也是不能高枕无忧地睡觉的。我希望陛下能把齐国的田氏家族,楚国的昭、屈、景三姓,燕、赵、韩、魏各国诸侯的后代,以及天下的豪杰名家都迁居关中。太平无事时,能靠他们防备匈奴;诸侯各国发生变乱,也足以率领他们去东征。这是加强主干削弱枝节的办法。”皇上说:“好!”就派遣刘敬去把他所提到的十多万人移居到关中。

叔孙通,是薛县人。秦朝时凭文学才能被征为待诏博士。几年后,陈胜在山东地区揭竿而起,使者把这件事报告朝廷,秦二世便召集博士儒生们问道:“从楚地征调的守边士兵攻打蕲县进入陈地,这件事,各位看来怎么样?”博士儒生三十多人上前说:“为人臣子,不能逆乱,逆乱就是反叛,要判死罪而不可赦免。希望陛下赶紧出兵攻打他们。”秦二世发怒,变了脸色。叔孙通上前说:“各位儒生说的都错了。如今天下成为一体,毁掉郡县的城堡,销熔各地的兵器,向天下人表示不再使用它。况且上有英明的君王,下有完备的法令,使人人奉公守职,四面八方都来归附,哪里有敢反叛的人!陈胜这批人只不过是偷鸡摸狗的盗贼罢了,何足挂齿?郡守、郡尉正在捉拿归案,哪里值得忧虑!”秦二世高兴地说:“好。”又遍问儒生们,儒生们有的说是反叛,有的说是盗贼。这时秦二世命令御史追究,把那些说是反叛的儒生们交狱吏治罪,因为不是他们该说的。凡说是盗贼的都不予追究。于是赐给叔孙通丝绸二十匹、衣服一套,任命他为博士。孙叔通离开宫殿以后,回到馆舍,儒生们说:“先生为什么说话这样阿谀奉承呀?”叔孙通说:“诸位不知道,我几乎不能逃脱虎口!”叔孙通于是逃离了,前往薛郡,薛郡已经投降楚军了。等到项梁到达薛郡,叔孙通就随从了他。项梁在定陶军败身死,叔孙通就随从了楚怀王。楚怀王成为义帝,移居长沙,孙叔通被留下来侍奉项王。汉高帝二年,汉王让五个诸侯的军队随从他攻入彭城,叔孙通投降了汉王。汉王兵败向西撤退,因此叔孙通最终随从汉军。

叔孙通穿着儒生服装,汉王厌恶他;于是改变了他的服装,穿上了短衣,随从楚人的习惯,汉王高兴了。

当叔孙通投降汉王的时候,随从他的儒生弟子一百多人,但叔孙通一直没有推荐谁,唯独提出从前群盗中的壮士予以推荐。弟子们私下都骂他说:“我们服事先生几年,有幸能跟他投奔了汉王,如今他不能推荐我们,唯独提出巨猾之徒,为什么呢?”叔孙通听说了,便对他们说:“汉王现在正冒着弓箭石头争夺天下,各位儒生难道能够战斗吗?所以我先推荐能斩将拔旗的人。各位暂且等待我,我决不会忘记你们的。”汉王任命叔孙通为博士,号称稷嗣君。

汉高帝五年,已经并吞天下,诸侯在定陶共同尊奉汉王为皇帝,叔孙通制定了朝廷的礼仪和官职。汉高祖完全去掉秦朝苛细的礼仪和法规,力求简易。群臣喝酒时竞争功劳,有人喝醉了酒,就胡乱叫喊,拔剑击刺屋柱,高祖为此而担心。叔孙通知道皇上越来越厌恶他们,便对皇上说:“那些读书人,很难和他们进取事功,只能和他们保守成业。我希望征召鲁国的儒生,和我的弟子们,共同起草朝廷的礼仪。”汉高祖说:“该不会繁难吧?”叔孙通说:“五帝有不同的乐制,三王有不同的礼制。礼制,是适应时代人情所制订的行为规范。所以夏、商、周三代的礼仪,都是依循前朝的礼仪加以减损、增补,而可让人分辨它们的异同,使得不相重复。我希望略微采用古代礼制和秦朝的礼仪相结合来制订朝仪。”皇上说:“可以试着办,要做到容易了解,估计我能够实行的就去制订它。”

当时叔孙通奉命到鲁国征召儒生三十多人。鲁国有两位儒生不肯走,说:“您服事的君主将近十位了,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而得到亲近和尊贵。如今天下刚刚平定,死人还没有埋葬,伤员还没有康复,又想要制定礼乐。礼乐的产生,积德百年然后才能兴起。我们不忍心做您所做的事。您所做的事不合古道,我们不去。您去吧,不要玷污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鄙陋的读书人,不知道时势的变化。”他便和所征召的三十人一同西行,加上皇帝左右治学的人,和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野外拉起绳索,树立茅草,进行演习。演习达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上可以前来视察一下了。”皇上观察以后,叫他们举行仪式,说:“我能够做到这些。”就命令群臣去学习,准备在十月举行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