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第2/6页)

武帝即位后,宁成调任内史。外戚们大都诽谤宁成的缺点,他被判处剃发和用铁箍套脖子的惩罚。这时九卿犯罪该死就处死,很少受一般刑罚,而宁成却遭受最重的刑罚,他自己认为朝廷不会再录用他,就解开刑具,伪刻了出关的证明,出了函谷关回到家。他说:“当官不当到二千石,做买卖不挣到一千万,怎么可以和别人比呢!”他于是借钱买了一千多顷可灌溉的田地,租给贫民耕种,奴役使用几千户人家。几年后,适逢赦免罪行。他得到财产几千金,专好打抱不平,掌握官吏们的阴私,出门时有几十个骑马的人跟随。他驱使百姓的威力比郡太守还大。

周阳由,他的父亲赵兼凭借淮南王舅父的身份当了周阳侯,所以就姓了周阳。周阳由以外戚的身份当了郎官,事奉孝文帝和孝景帝。景帝时,周阳由当郡太守。武帝即位,官吏处理政事,十分崇尚温循谨慎,可是周阳由在二千石的官员中,最暴虐残酷、骄横放纵。他喜欢的人,就枉法让他活下来;他憎恶的人,就歪曲法律诛杀他。他在哪个郡当官,就一定铲除那个郡的豪强。他担任太守,把都尉视同县令。他担任都尉,就必定侵凌太守,侵夺太守的权力。他和汲黯都是强狠的人,还是司马安那种善于以法害人的人,同在二千石官员行列,但是他们和周阳由同车时,也从来不敢和他平起平坐。

周阳由后来担任河东都尉,当时与河东太守申屠公争夺权力,互相告状。申屠公被判处有罪,但他坚持道义,不肯受刑,自杀而死,而周阳由被处死示众。

从宁成、周阳由以后,政事更加繁杂,百姓用奸诈手段对付法律,多数官吏治理政事像宁成、周阳由一样了。

赵禹是斄县人。他以佐史的身份补任京城官署的官员,因为廉洁公平而担任令史,事奉太尉周亚夫。周亚夫任丞相,赵禹任丞相史,丞相府里的人都称赞赵禹的廉洁公平。可是周亚夫不重用他,说:“我很清楚赵禹无人能比,但他执法森严酷苛,不可以在上层官府当官。”武帝时,赵禹因为任主办文案的官而积累功劳,逐渐升任御史。皇上认为他有才能,提升他任太中大夫。他和张汤斟酌编定各种法令,制订见知不告的惩办条例,让官吏互相监视,互相检举。汉朝法律越发严酷,大概从这时开始。

张汤是杜县人。他的父亲任长安县丞,有一次出门,张汤还是小孩,在家里看守。他父亲回来看到老鼠偷了肉,很生气,用鞭子打了张汤。张汤挖洞捉拿到偷肉的老鼠和剩下的肉,就举告老鼠的罪状,拷打审问,记录下供词,反复审问,穷究罪行,把判决的罪罚报告上级,并且把老鼠和剩肉拿来,最后定案,把老鼠当堂分尸处死。他父亲看到这事,看到他那判决文书像老练的法官所写,十分吃惊,就让他学习刑狱文书。他父亲死后,张汤任长安的官员,做了很长时间。

周阳侯田胜开始做卿官的时候,曾经因罪被系于长安监狱,张汤竭尽全力加以解救。到田胜出狱封为侯后,和张汤交往很密切,把权贵人物全都给张汤引见。张汤在内史任职,担任宁成的属官,因为张汤才能无人可比,宁成将他向丞相府推荐,张汤调任茂陵尉,负责管理土建工程。

武安侯田羛任丞相,征召张汤做内史,时常向天子推荐他,又补任御史,让他查验办理狱事。他主持处理陈皇后巫蛊案时,深入地追查同党。于是皇上认为他能干,逐渐提升到太中大夫。张汤和赵禹一同制定各种法令,一味地严格法律条文,来束缚管制各在职的官员。不久赵禹升任中尉,又改任少府,而张汤任廷尉,两个人友好交往,而张汤以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赵禹。赵禹为人廉洁傲慢。他当官以来,家中没有食客。朝廷高级官员登门拜访他,赵禹始终不答谢,务求断绝与知心朋友和宾客的交往,独自一意孤行,处理自己的事情。看到法案条文就取来,也不再审案,以求追查从属官员的隐秘罪行。张汤为人很狡诈,玩弄聪明来控制别人。他开始任小官,就白白吞没别人的财物,和长安的富商田甲、鱼翁叔之流秘密交往。到他位列九卿时,便结交天下名士大夫,自己内心虽然同他们不合,但表面上却假装仰慕他们。

这时皇上正向往儒家学说,张汤处理大案件,想附会儒家经书上的说法,于是请博士弟子们研究《尚书》《春秋》,让他们担任廷尉史,遇到有疑问的法律条文,就用《尚书》《春秋》的义理来调平它。遇到可疑的事,向皇帝进呈,请皇上平断,张汤就一定预先给皇上分析好事情的原委,皇上认为对的,就接受并记录下来,作为判案的法规,以廷尉的名义加以公布,颂扬皇上的圣明。上报的事情如果受到皇上的谴责,张汤就随机应变,认错谢罪,顺着皇上的心意,一定列举出正、左右监和贤能的属官,说:“他们本来向我建议过,就像皇上谴责我的一样,我没有采纳,愚蠢到这种地步。”因此他的罪常被皇上释免。他有时向皇上呈奏章,皇上认为很对的,他就说:“我不知道这个奏议,是正、左右监和属官们所写的。”他想推荐官吏,称扬别人的好处,掩饰别人的过错,做到了这种地步。他所审理的案子如果是皇上想严办的,就让执法严酷的监史处理;如果是皇上想要释放的,他就交给执法轻而平和的监史处理。他所处理的如果是豪强,就一定舞弄法令条文,巧妙地进行攻击;如果是平民百姓和羸弱的人,就常常用口向皇上陈述,即使按法律条文要判刑,但请皇上明察裁定。于是,皇上往往释免了张汤所说的人。张汤当了大官,因为他自身修养很好,与宾客交往,同他们饮酒吃饭。对于老朋友子弟当官的和贫穷的兄弟们,照顾得特别宽厚。他去拜问三公,不避寒暴。所以张汤虽然执法严酷,内心嫉妒,办事不完全公平,但得到了这样的好名声。而那些执法酷烈的官吏都被他用作属下,又都依从于儒学之士。丞相公孙弘屡次称赞张汤的美德。等到他处理淮南、衡山、江都王谋反的案件,都能穷追到底。严助和伍被,皇上想要释放他们。张汤争辩说:“伍被本来是策划谋反的人,而严助是皇上亲宠的、出入宫廷禁门的护卫之臣,竟然暗中勾结诸侯到这种地步,如果不诛杀,以后就不好管理了。”于是皇上同意了张汤对他的判决。他处理案件打击大臣而自己邀功的事,大多如此。于是,张汤更加受尊崇和信任,升任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