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第2/3页)

传述而不创作,是君子的道义。占卜的人必定效法天地,取象四时的变化,顺乎仁义,分辨筮策,确定卦象,旋转栻盘,端正筮状,然后解说天地之间的利益和损害,人事的成功和失败。以往先王建国立家,必定要先用龟甲、蓍草占卜日月,然后才敢代天施政;选准吉日良辰,然后才敢入家;生孩子必定要先占卜吉凶,占得吉卦后才养育他。自从伏羲创作八卦,周文王演化为三百八十四爻象,从而天下大治。越王句践仿效文王的八卦行事,从而破灭了敌国,称霸天下。由此说来,卜筮有什么可负疚的呢!

况且卜筮的人,洒扫庭除,设置座位,端正自己的帽子腰带,然后才讲解吉凶的事情,这是有礼的行为。他们讲解这些事情,鬼神有的因此得以享用祭品,忠臣因此得以侍奉自己的君主,孝子因此得以赡养自己的双亲,慈父因此得以抚养自己的孩子,这些是有道德的表现。求卜人出于道义给占卜人几十上百个小钱,生病的有的因此痊愈,快死的有的因此生还,祸患有的因此避免,事情有的因此成功,嫁女儿娶媳妇有的因此得以生养:这些作为功德,难道只值几十上百个小钱吗!这就是那个老子所说的“有至上道德的人却不以有德自居,因此他才有德”。现在那些卜筮的人给别人的利益大而得到的酬谢少,老子的说法难道和这种情况有什么不同吗?

庄子说:“君子内无挨饿受冻的灾祸,外无被抢劫掠夺的忧患,身居高位就恭敬谨慎,位居人下就不为祸害,这是君子的道义。”如今卜筮的人从事这个行业,积蓄钱财没有成堆,储藏物资不用仓库,迁徙远方不用辎车,行装不重,住下来使用它们却没有穷尽的时候。持取用不尽的东西,在没有穷尽的世界里遨游,即使是庄子的行为也不能比这更好的了,先生们为什么说不可以从事卜筮呢?上天不足西北,星辰就移向西北;大地不满东南,就把大海作为水池;太阳升至中天就必定向西移落,月亮圆满之时就必定趋向亏损;先王的道术,忽存忽亡。而你们要求卜筮的人说话必须真实,不也是令人迷惑不解吗!

先生们见过那些能言善辩的人吗?考虑事情,决定计划,必定是这些人。然而他们不能用一两句话使君主高兴,所以说话必称先王,谈论必道上古;思虑问题,制定策略,就要夸饰先王的成功,说明他们的失败和祸害,来使君主的意念志向有所恐惧,有所喜欢,以求达到自己的欲望。言多虚妄,没有什么比这更加厉害的了。然而要想使国家富强,事业成功,使自己能对皇上尽忠,非这样做不行。卜筮者是解除迷惑、教化愚昧的人。那些愚昧迷惑的人,怎么能靠一两句话就使他们聪明起来呢?所以说话不要厌烦多说。

所以骏马不能和疲驴同驾一车,凤凰不跟燕雀同在一群,贤人也不会与不贤的人同处一列。所以君子身处卑下隐晦之地来避开凡夫俗子,自我藏匿来避开世俗人伦,暗中察看天地人事万物之理来除去种种祸害,来表明上天的德性,帮助皇上养育下民,他们对世人的功利日益增多,但不追求尊宠美誉。

先生这类人不过是些只会叽叽喳喳的人,哪里知道长者的道义呢!

宋忠、贾谊恍恍惚惚,若有所失,茫茫然,面无血色,怅然失意,噤口不能再说什么。当时就整衣起身,拜了两拜,辞别了司马季主。行走时似无所归,出门后仅能自己爬上车去,趴在车厢前的横轼上,低着头,始终不能喘过气来。

三天以后,宋忠在殿门外见到了贾谊,便拉着他避开众人谈了起来,他们相互感叹道:“道行越高越安全,权势越高越危险。身居显赫的地位,丧身就将指日可待了。卜筮即便有不灵验的时候,也不会被夺去饭碗;替君主计谋如不周密,就无立身之地。这两者相差太远了,就好像是顶天的帽子和着地的鞋子相比似的。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无名是万物的本源’啊。天地广阔无边,万物熙熙和乐,有的安全,有的危险,没有人知道自己该身居何处。我和你,哪里够资格评论他们呢!他们时间越久就越安乐,即使是曾子(当为庄子)的主张,和他们也没有什么差异。”

过了很久,宋忠出使匈奴,没有到达目的地就返回了,因而受到惩罚;贾谊担任梁怀王的太傅,怀王从马上摔下来不幸去世,贾谊引咎绝食,含恨而死。这些都是追求浮华从而断绝了性命根本的人啊。

太史公说:古代的卜人之所以不被记载的原因,是他们的事迹大多不见于文献典籍。待到司马季主,我记述他的言行并撰写出来。

褚先生说:我就任郎官的时候,在长安城中游览观察,见到过从事卜筮的贤明大夫。我观察他们的生活起居、走路坐起都自然得体,端正好自己的衣服帽子,才去接待乡野之人,具有君子的风范。看到性情随和风流浪漫的妇人来占卜,面对着她们脸色严肃,未尝露齿而笑。自古以来,贤能的人逃避世俗,有居住在荒野大泽之中的,有生活在民间而闭口不谈世事的,有隐居在卜筮行当中来保全自身的。司马季主是楚国贤明的大夫,在长安城中游学,通晓《易经》,能阐述黄帝、老子的道义,博闻远见。观察他对宋忠、贾谊两位大夫贵人的言谈,称述引用古代明王圣人的道术,本来就不是浅薄的见闻或小小方术的才能。至于靠卜筮立身而且名扬千里的人,到处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