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风第八(第2/4页)

李鸿章搭乘美轮回国,到达日本横滨港需要换船。李鸿章当年离开马关时曾表示“终生不履日地”,现在有了《中俄密约》,让他痛恨起日本人更有底气。换船必须先上码头,但为不让自己与日本国土再发生一丝关系,李鸿章无论如何也不上岸。侍从们只好在美轮和招商局的轮船之间搭起一块跳板,冒着掉到海里的危险将他扶上船。

陈璧君有俄国十二月党人之风。她与汪精卫并不认识,当汪精卫决行去刺摄政王时,陈璧君作为革命党人鼓励汪说,你去干吧,你明天就要去死,我没有旁的送给你。就这样,她跟汪精卫睡了一晚。

张静江初遇落魄的孙中山,表示愿为革命捐资,他把名片给孙:“这上面有我在巴黎的地址,我必当尽其所能。孙先生需要多少,我就付多少!”两人约定,孙需要经费时,即给张发去“ABCDE”五个英文字母中任何一个字母的电文。这些字母分别代表1、2、3、4、5万法郎。1907年,孙中山为起义四处筹款无着时,突然想起此事,跟黄兴说,黄不信,最后病急乱投医,叫胡汉民按地址向巴黎发了一个只有“C”字母的电报。同盟会人听说后,或说孙幼稚可笑,或笑孙滑稽荒唐,或跟孙打赌:“就凭一个C,能讨来三万法郎,岂非太阳从西边出?”不到二十天,一纸三万法郎的汇票,从巴黎汇到东京同盟会总部,令孙黄大喜过望。

1908年,清廷钦差、农工商部侍郎杨士琦巡视南洋,马来亚华侨陈文襄当面斥骂杨:“满奴来何为?岂吸四万万内地国民之脂膏犹不足,而必及此别乡井离骨肉,艰难困苦之华侨耶?若云抚慰,内地国民,日加残害,何有华侨?华侨回国,日在刀俎,何有外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陈后来在广州参加革命牺牲。

当中华革命军在山东发动反袁之前,吴大洲、薄子明到东京向孙中山报告:“山东组织起义,现在已有二三千人有把握,只要给我们一笔经费,马上就可发动。”孙问:“要多少钱呢?”“至少要一千元。”“好吧,昨天南洋华侨才汇来一千二百元,你们就拿一千元去吧。”过了两天有人向孙说:“吴大洲等说的话靠不住,他们将钱拿到手在外面乱花。而我们在此生活都很困难,先生为什么轻易信他们的话受他们的骗呢?”孙说:“革命不怕受骗,也不怕失败。哪怕一百件革命事业有九十九件失败,而只有一件成功,革命就可胜利。”言者为之语塞。

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被捕后,审问者说:“明日当剖尔心肝矣!”徐大笑说:“区区心肝,何屑顾及!”他在供词中自称“专为排满而来”,斥责清廷以立宪为名,行集权专制之实。恩铭抢救无效死亡,徐被处极刑,临刑时视死如归。清廷对其剖腹剜心,祭奠恩铭,肝为恩铭卫队分食。

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给妻子遗书:“……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之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1912年1月,清帝退位的消息传出以后,亲贵良弼、铁良、毓朗等人极力反对,他们成立宗社党,要求维持君主立宪。担任军谘使的良弼,自请督师南下,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彭家珍对人说:“有此军事知识,且极阴狠者为良弼,此人不除,共和必难成立,则此后生民涂炭,何堪设想乎!”他表示要挺身而出,以暗杀良弼为己任。

民初,革命告成,革命志士多有以“手造共和”自居,要求论功行赏。柳亚子则说陈范:“时南都兴建,昔之亡人逋客,方济济庆弹冠,而先生布袍幅巾,萧然物外,绝口不道前事。”蔡元培等念及陈范功绩,多次要求政府发还清廷没收陈的财产,并对陈有所抚恤。陈说:“谢诸君,勿以我为念,养老之资现犹勉能笔耕砚耨,聊免饥寒……吾辈正谊明道,非以计功利,岂容贪天之功为己为。”他晚境凄凉,孤身一人,贫病交加。章士钊说他,《苏报》案后,“亡命十年,困踬以终,不闻有何怨言”。

一战时,不少人愿振兴民族工业。范旭东等人办碱厂,劝陈调甫担起制碱的技术责任,共同奋斗。陈说:“我能力薄弱,要我担负此重大责任,等于要孩子当家。”范旭东说:“谁都是孩子,只要有决心,就能成功。”“为了这件大事业,虽粉身碎骨,我亦要硬干出来。”陈大为感动,即相约共同为碱业奋斗。他们到厂外散步,看见一堆一堆的盐坨,形如小山,数之不尽。范对陈说:“一个化学家,看见这样的丰富资源而不起雄心者,非丈夫也。我死后还愿意葬在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