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忽悠害死人(第3/4页)

“别介,要大张旗鼓地嫁过去啊。”

“为什么?”

范匄是什么人?著名腐败分子啊。

腐败分子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他的是他的,别人的也是他的。所以,他是绝对不会吃亏的。

范匄派人去齐国和宋国求媵,请两国派公主陪嫁。随后大张旗鼓,将公主送去了吴国。于是,地球人都知道晋国和吴国通婚了。同时,范匄放出风声,说是晋吴联姻之后,吴国将从东面发起猛烈进攻,与晋国前后夹击楚国。

楚国驻晋国的地下办事处很快得到情报,说是吴国将重新开始进攻楚国,于是急忙回国报告。

“令尹,吴国人又要来攻打我们了,怎么办?”楚康王请来令尹蒍子冯紧急商讨这件事。

“这,吴国人呢,说聪明他们很聪明,跟我们打仗一套一套的;说傻他们很傻,总是让晋国人忽悠,这事情,还真难办。”蒍子冯也挠头,这几年国家搞廉政风暴,总算过了几年安生日子,这下又不得安生了。

“你看,咱们是不是先发制人,索性先给他们点儿颜色看看?”楚康王有点沉不住气,毕竟,他的国际斗争经验不足。

“那,好吧。”蒍子冯没有更好的办法,同意了。

不过,蒍子冯还是有些怀疑,于是,一面点兵攻打吴国,一面分别派人前往吴国和晋国,继续打探消息。

尽管很多年不跟吴国打仗,楚军在这些年里也没有闲着,他们操练了一支水师,专门用来对付吴国。这次,蒍子冯率领水师顺水而下,直抵楚吴边境。

吴国人还是死守不战,蒍子冯也命令不许冒进,等候消息。

不久,派往吴国和晋国的密探先后回来,报告了情况。

吴国方面的情况是,吴国人根本没有进攻楚国的打算,因此对于楚国的讨伐非常意外。

晋国方面的情况是,在他们得知楚国进攻吴国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中军佐范匄宴请六卿,在宴席上说:“喝我们的酒,让楚国人和吴国人狗咬狗去吧。”

“唉。”蒍子冯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说吴国人傻,其实我们也够傻的,防着防着,还是被晋国人忽悠了,防不胜防啊。”

蒍子冯没犹豫,楚军立马撤军。

《左传》记载:楚子为舟师以伐吴,不为军政,无功而还。

成语无功而还、无功而返,都出于此处。

不过,楚军无功而还不是因为“不为军政”,而是因为被晋国人忽悠了。而之所以有“不为军政”的记载,那是因为楚国人不愿意承认自己被忽悠了。

从士蒍、荀息到阳处父、赵盾,再到范家父子,晋国真是个忽悠大国。

蒍子冯及时撤军,避免了一场战争。

在楚国,楚康王松了一口气。

在吴国,吴王诸樊也舒了一口气。

在晋国,范匄叹了一口气:“这年头,忽悠人越来越难了。”

“爹,那怎么办?”范鞅也有点失望。

“怎么办?接着忽悠,你再去趟吴国。”

【忽悠害死人】

范鞅又到了吴国。

吴王诸樊正纳闷呢,正想不通楚国为什么无缘无故来攻打自己。

“大王,知道楚国人为什么攻打你们吗?”范鞅似乎知道诸樊的困惑。

“为什么?”

“就因为你们十年前打败了他们,气死了子囊,他们憋着气要来报仇啊。”

“可是,这口气怎么憋了十年?”诸樊将信将疑。

“那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北面牵制他们啊,最近听说我们两国联姻了,楚国才忍不住来打吴国啊。”

“嗯,有道理。”

“大王,你知道楚国人为什么自己又撤回去了吗?”

“为什么?”

“因为我们出兵了,我们听说楚国进攻吴国,我们是兄弟加亲家,亲上加亲啊,我们能坐视不管吗?吴国的事情就是我们晋国的事情啊。所以,没等你们求援,我们就出兵了。要不是楚国人撤得快,我们就打到楚国国内去了。”范鞅一通忽悠,其实晋国根本没有出兵,根本就没有打算出兵。

“是吗?真够兄弟啊。”诸樊感慨,觉得范家父子真是不错。

“那什么,楚国是我们的共同敌人。我们觉得吧,帮人帮到底,既然楚国悍然挑起了战争,我们相信吴国也不会就这么忍气吞声,所以,我们支持吴国反抗侵略的正义斗争。那什么,如果吴国发动反击,我们晋国就陈兵晋楚边境,随时加入战争。”看着忽悠的效果不错,范鞅继续。

“想不到你们真够意思啊,我们吴国肯定咽不下这口气,我们一定要向他们讨回公道。那什么,你帮我出出主意,怎么收拾楚国人?”

基本上,到这个程度上,诸樊就已经被忽悠得差不多了。

“大王,办法呢,我路上就已经想好了。在楚国境内,有一个蛮夷小国叫做舒鸠,一向是楚国的附庸,根据我们的谍报,这个国家对楚国那帮腐败分子非常不满。如今,只要大王您拿出些财宝去贿赂他们,他们一定跟你们共同对付楚国。这个主意,您看怎么样?”范鞅这个主意,不是路上想的,而是在家里跟他爹商量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