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章 伪君子韩起(第3/4页)

“哎呀,这小子打鸡血了?”郑简公大吃一惊,因为公孙段这人一向就很粗俗,今天怎么这么出色呢?他自然不知道,这些都是头天晚上韩起帮着准备好的。

别说郑简公,连晋平公也感到意外,怎么以前没听说郑国还有这样的人才啊?禁不住对公孙段刮目相看。

“主公,公孙段是个人才啊,当年他父亲就是著名的亲晋派,如今他又这么尊重您。我看啊,州县这个地方与郑国接壤,干脆就封给他算了,这样,郑国人民一定更亲近我们。”韩起当着郑简公和公孙段的面,提出了这个建议。

韩起亲自开口,又是当着人家的面,这要是不答应,在场的四个人都没面子。再说,韩起说得也有道理啊。

“好!韩元帅不说,我也有这个想法啊。”晋平公眼都没眨一下,当即把州地赏赐给了公孙段。公孙段也没有推辞,拜谢之后,算是把州地拿到手了。

趁着大家伙儿都高兴,郑简公又提个问题出来:“楚国天天派人来问我们什么时候去朝拜他们的新国君,烦死了。可是,如果不去,又违背了当年在宋国订立的盟约;去吧,又怕您会认为我们有二心了。那倒是去,还是不去?想请您给个指示。”

晋平公一听,这还真是个问题,想了想,没想明白,问韩起:“元帅,那你说说,倒是该去,还是不该去?”

韩起也假装思索了一下,然后对郑简公说:“这个,可以去。如果您心向我国,去朝拜楚国又有什么呢?无非是实践盟约而已。如果你们心中没有我国,就算天天来朝拜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去吧,去楚国朝拜吧,只要心中有我国,朝拜楚国也等于朝拜我们。”

韩起的话,充满哲理而又感人至深。

但实际上,都是利益交换。

郑简公很感动,晋平公也很高兴,而韩起和公孙段对视一眼,会意一笑。

四年之后,公孙段去世,去世之前,特地叮嘱子产把州县还给韩起。注意,还给韩起,而不是还给晋国。

韩起拿到州县,假模假式去找晋平公,说是郑国非要把州县给自己,自己大公无私,想要还给国家。晋平公被搞得很感动,当即宣布“既然人家给你,你就当仁不让了吧”。

就这样,韩起拐了一个弯,曲线拿到州县。不过,韩起担心被人说,索性再转一个弯,用州县交换了宋国大夫乐大心的原县。

关于晋平公把州县送给公孙段,《左传》上的“君子”这样评说:礼,其人之急也乎!伯石之汰也,一为礼于晋,犹荷其禄,况以礼终始乎?《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其是之谓乎。

简单翻译过来是这样的:礼这个东西很重要,公孙段平时吊儿郎当,偶尔一次注意了礼,就得到了晋平公的赏赐,那么自始至终讲究礼的人呢?《诗经》写道:“人要是不懂礼,还不如快点去死掉。”大概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吧。

《左传》里的“君子”实在是个老实人,类似这样被人骗还要给人唱赞歌的事情还真不少。

【雁过拔毛】

以韩起为首的六卿领导下的晋国不敢对抗强横的楚国,但是对于周边的盟国甚至周王室都很不客气,典型的欺软怕硬。

晋平公二十二年(前536年),也就是楚国灭陈国的第二年,发生了一件事情。

有一块地方叫做阎,原本是王室的地盘,后来给了晋国。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王室的甘大夫跟晋国阎地大夫阎嘉为了阎地的一块地争起来了。

说到这里,顺便说说阎姓起源。阎姓都出于姬姓,分别出于太伯、周昭王和晋成公,都以封地为姓。阎姓奉太伯的曾孙仲奕为得姓始祖,不过人数以晋成公后代为多。(《史记》:太伯无子。)

两边争地,韩起自然向着自己这一边,但是又不好出兵,于是命令晋国大夫梁丙、张趯(音替)从阴戎那里借兵,攻打了周王室的颖地。

周王很愤怒,于是派了大夫詹桓伯到晋国,找到韩起并指责他们。

詹桓伯说:“当初历代周王封自己的弟弟做诸侯,就是为了保卫王室。可是如今你们把王室当成帽子一样随便乱扔,还勾结戎人来打我们,你们的良心都被狗吃了?”

如果说这一套对赵盾这样的人不灵的话,对韩起这样要面子的人来说还是很管用的。

当时恰好周王室有人去世,韩起就派人去吊唁,顺便把阎地的那块地给了王室,把攻打颖地的俘虏也还给了周王室。

周王一看,这位改正错误还算及时,咱也要给人家面子啊,于是把甘大夫也给抓起来,送到了晋国。韩起索性好人做到底,把甘大夫恭恭敬敬又给送回了周王室。

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不管怎么说,韩起至少还是一个顾及面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