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伍子胥的悲哀(第3/4页)

大家一同叫好,都说这是实至名归。

伯嚭清了清嗓子,准备发表获奖感言。还没等他说话,有人大声开口了。

“于乎,哀哉!遭此默默,忠臣掩口,谗夫在侧;政败道坏,谄谀无极;邪说伪辞,以曲为直,舍谗攻忠,将灭吴国:宗庙既夷,社稷不食,城郭丘墟,殿生荆棘。”(《吴越春秋》)说话的又是伍子胥,大意是忠臣受压抑,奸臣受奖赏,吴国就要完蛋,宗庙都将不保。

肃静,惊人的肃静,大家用惊诧的目光看着伍子胥,再用迷惑的目光去看夫差。

夫差的脸色气得铁青,猛地一拍桌子,喝道:“老臣多诈,为吴妖孽。乃欲专权擅威,独倾吾国。寡人以前王之故,未忍行法,今退自计,无沮吴谋。”(《吴越春秋》)夫差的话也是毫不留情,大意是你这个老东西专门说我们吴国的坏话,想要独掌大权。看在我爹的面子上,今天不跟你计较,你自己回去好好反省吧。

伍子胥站起身来,说道:“我都是为了吴国好,可是你不识好人心。你要是杀了我,你就是夏桀商纣这一类昏君了。你好好反思吧,我,我辞职不干了!”

说完,伍子胥转身就走。

庆功宴的美好气氛被伍子胥破坏了,吴王夫差早已经没有了好心情,早早地散了宴席。

伯嚭没有走,他有话要对夫差说。

“大王,伍子胥这个人刚愎自用,好猜疑,不知道报恩。他现在对大王怨气很重,很可能要成为祸患。这次大王讨伐齐国,他极力阻拦。现在我们得胜而归,他又很恼火很羞愧,结果是恼羞成怒。现在大王在中原争霸,而他在吴国,自以为是先王的老臣,如果外面勾结诸侯,内部串联同党,大王,恐怕要有所防备啊。”伯嚭的话像一颗颗钢针,插在夫差的心头。

说实话,夫差也有这样的顾虑。不过,当初自己能够立为太子,伍子胥出了不少力,因此夫差一直忍着,总是下不了决心。

见夫差下不了决心的样子,伯嚭又说了。

“大王,我听说上次伍子胥出使齐国是带着他儿子去的,之后把儿子就留在了齐国,托付给了鲍牧。这件事情,说明他已经在做准备了。”这件事,伯嚭倒没有冤枉伍子胥,他确实把儿子留在了齐国,因为他认定吴国将要灭亡。

关于这件事,夫差也是知道的。如今伯嚭这里说出来,他才感到事情确实有些严重了。再想想宴会上伍子胥的恶言相向,夫差终于下定了决心。

“伍子胥,你不仁,休怪我不义。”夫差一咬牙一跺脚一拍桌子一瞪眼。

伍子胥的面前是一把宝剑,这把剑的名字叫做属镂。伍子胥很熟悉这把剑,因为这是吴王阖闾的剑,吴王阖闾爱剑,常常拿出来给伍子胥欣赏。

后来,吴王阖闾死后,这把剑就成了吴王夫差的。

现在,吴王夫差派人把这把剑送到了伍子胥这里,同时带了一句话:“子以此死。”(《史记》)

“什么?”伍子胥惊诧,他不是怕死,他只是没有想到自己会这样死。

伍子胥手握宝剑,光着脚站在院子里,撩起了衣服,对天狂呼。

“苍天啊大地啊,我帮助你父亲当上了王,雄霸天下。当初你爹立太子的时候,我以死相争帮你争取。可是如今你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信任奸佞小人伯嚭,反而要赐我死,天理何在?哈哈哈哈……”伍子胥大骂之后,放声狂笑。

笑完,伍子胥对家人说:“我死之后,一定在我的坟墓上种一颗梓树,等它长大了,越国人就来了;把我的眼睛抠出来,挂在东门之上,我要看着越国人怎样攻陷吴国。”

说完,伍子胥横剑自杀。

吴王夫差知道了伍子胥的临终遗言,勃然大怒。于是,派人把伍子胥的尸体运来,割下头颅,挂在高楼上,诅咒说:“日月炙汝肉,飘风飘汝眼,炎光烧汝骨,鱼鳖食汝肉。汝骨变形灰,有何所见?”(《吴越春秋》)

吴王夫差,真够狠哪。

随后,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鸱(音赤)夷(皮口袋)中,投到了江里。

后来,吴国人为伍子胥建祠,祠所在的山改名为胥山,在今无锡境内。

据传说,吴国人为了不让伍子胥的尸体被鱼吃掉,划着船,包了粽子扔进江中喂鱼,后来在江浙一带每逢五月初五就划龙舟包粽子。至今,这成为端午节风俗的来源之一。

伍子胥死得很冤吗?可以说是,因为他是为了国家好。但是,也可以说不是,因为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只能是这样的命运。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问:夫差可以放过杀父仇人勾践,为什么却不放过恩人伍子胥?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想想伯嚭的那句话:我们家连续三代被杀,也许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