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球上最后一丝最美好的希望走向第二次美国革命(第3/16页)

这些修正案里有一些与英国的司法惯例相去甚远。1689年英国曾制定《权利法案》,首先提出“宣言”、“权利法案”这些概念,界定免受君主(或中央)权威干涉的自由,规定新教徒享有持有武器的权利,同时也保护言论自由。美国在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之后,并不会完全复制英国的生活方式,照搬政府体制的形式与功能。美国宪法与英国司法规范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美国宪法用世俗语言严格区分教会与国家,并且通过第一修正案强调了这种区分。当然,这样做其实也几乎没有带来多少不同,新教白人精英仍然在美国政坛占据主导地位。

图23 《联邦的支柱》,1788年8月2日。这是发表在《马萨诸塞哨兵报》上的系列版画(1月16日、6月11日、8月2日)中的第三幅,也是最后一幅。第一幅版画名为“合即立,分即垮”,在这幅画里,一只天堂之手正在引导代表马萨诸塞的圆柱立在分别代表特拉华、宾夕法尼亚、新泽西、佐治亚和康涅狄格的圆柱旁。第二幅版画名为“回到沙屯的统治”(原文为拉丁语,意为“回到光荣的统治”,出自维吉尔《牧歌》第四首,美国大印章上也有此箴言),在这幅画里,增加了代表马里兰和南卡罗来纳的圆柱,并且代表弗吉尼亚的圆柱也正在安置。在最后这幅同样名为“回到沙屯的统治”的版画中,已有11根圆柱(增添了新罕布什尔和纽约的圆柱)到位,画中着重传达了美国是“自由神圣的家园”以及批准宪法能够带来“沙屯时代”(即黄金时代)的信息。“神圣之手”正在立起第12根代表北卡罗来纳的圆柱。根据版画显示,这时只剩下代表罗得岛的圆柱还有破碎的危险,但画中注释写着“基础稳固——也许还有救”。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印刷品与照片部友情提供(LC-USZ62-45591)。

美国第一届大陆会议在通过《权利法案》之时,也开始试图调查法案保护的对象人数。1790年的官方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除土著人口之外,合众国的总人口达到400万,其中自由人口有300多万,奴隶有70万左右(有一半的奴隶都住在南部地区)。弗吉尼亚总人口最多,超过70万,比排名第二的宾夕法尼亚(40万)几乎多出一倍。在人口普查之时还未加入合众国的罗得岛人口最少,仅有不到7万居民。

美国的发展速度起初相对平缓。第一次人口普查后的头十年里人口增长约150万,奴隶人口增长近20万;第二个十年里也维持着相同的人口增速。土地的增长则有所不同。1803年,杰斐逊完成“路易斯安那购地案”,从法国人手中获得了路易斯安那地区约2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次及时的——不得不说也是廉价的——土地购买最终将为美国创造至少14个州,也包含了如今加拿大的艾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到1820年时,美国的土地和人口都已经比1790年时翻了一番,奴隶人口超过150万。此外,又有10个新的州(佛蒙特,1791年;肯塔基,1792年;田纳西,1796年;俄亥俄,1802年;路易斯安那,1812年;印第安纳,1816年;密西西比,1817年;伊利诺伊,1818年;亚拉巴马,1819年;缅因,1820年)加入了原来的13州。

179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约有3%的美国人住在城镇地区,到1820年超过7%,而到了1860年几乎达到20%。仅在19世纪40年代,美国的城市人口就从184.35万增长到354.8万,实现了92%的增长。在这种强劲的增长势头下,1810年的边陲小镇已经发展成为新兴城市。例如,辛辛那提在1810年人口普查时仅有2500人,被称为最小的“城市地区”(urban place),但在短短十年内人口就增加了两倍,再过十年之后,甚至一跃成为美国的前十大城市,而到了内战爆发时,其人口已超过16万。

地图4 自由州和蓄奴州人口地图

1830年后,新涌入的移民加上人口的自然增长,使得美国的总人口以每年约3.5%的速度增长。1840—1850年,仅仅是移民就带来了175万的人口增长;随后的十年里,又有超过250万移民到达美国。到1860年,除去土著部落不算,美国人口已经接近3200万,其中有超过10%,即近400万的奴隶。这些人口分布在33个州里(见地图4)。1820年后,密苏里(1821年)、阿肯色(1836年)、密歇根(1837年)、佛罗里达和得克萨斯(1845年)、艾奥瓦(1846年)、威斯康星(1848年)、加利福尼亚(1850年)、明尼苏达(1858年)和俄勒冈(1859年)陆续加入了原来的23个州。许多新加入的州都位于西部地区的阿巴拉契亚—阿勒格尼山脉以西地区。事实上,到1860年时,超过一半的美国人口都居住在西部地区,而其他地区的居民也在打量着这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