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慕容鲜卑 五 后赵的危机(第2/2页)

程遐私底下见到徐光,忧心忡忡地说:“皇上不听我们的话,太子危险了,怎么办呢?”

徐光说:“中山王对我们两个恨之入骨,将来掌了权,不但国家有难,我们自身也难保了。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皇上把这个石虎给搞掉。”(文士的典型思维,无力用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只能寄希望于当权者的一纸圣令了。)毕竟保命要紧,两人继续从石勒那里寻找机会。

有一天,石勒在见徐光的时候面色忧郁,神情不快,徐光乘机便问:“陛下扫平八州之地,为什么还那么不高兴呢?”

石勒叹了口气,道:“吴、蜀两地还未平定,司马政权还没消灭,我真担心后人会把我评价为一个没能统一天下的君主。一想到这些,我就不免感到不爽啊。”

徐光赶忙道:“我还以为陛下是担心心腹之患,却不料却还有心思担心手足之患。为何这么说呢?陛下请想,曹魏承接汉朝运祚,为天下正统;刘备虽然割据巴蜀,却不能说汉朝就没有灭亡;孙吴虽然跨据江东,却远比不上魏国的力量。陛下统领两都,为中原的帝王,那司马家的后代与刘备无异,成国的李氏与孙权相仿,这些不过是些手足小患,不足挂虑。真正的忧患乃是中山王石虎,其人英武仅次于陛下,势倾朝野,却见利忘义,狡诈残暴,对皇太子又有轻慢之色,根本不是个忠臣的样子。陛下万年之后,将有不测,这才是心腹之患,望陛下早做定夺。”

一席话说得头头是道,石勒也无言以对,可他还是无意削弱石虎的力量。后来他虽则做了些小的调整,让太子干政,又让中常侍严震辅助太子决断大事,使石虎的权力受到了一些限制,但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慕容廆去世的同年,石勒也是大病将终,石虎乘机入侍,假传诏书,群臣亲王都不得入内。石勒临终前大概也隐隐感到石虎的阴谋,然而到了这个时候,已是力不从心,只能对石弘、石虎兄弟留下一番无力的遗言,让他们以司马氏为前车之鉴,共保国家的安定,并希望石虎能追思周公、霍光之举,不要给后人落下什么口实。

石虎点头答应,石勒就此归天。石虎当即劫持石弘出殿,先收捕了最看不顺眼的程遐和徐光,命其子石邃带兵进宫防卫。

石弘害怕得要把皇位让给石虎。石虎答道:“皇帝死了,太子继位,我岂能乱了礼数!”

石弘痛哭着一定要把位子让给石虎,石虎怒道:“假若你不堪重任,天下人自有结论,怎可先说这些!”

石弘在战战兢兢之中登上了帝位,石虎马上下令将程遐、徐光等人斩首。石弘又授命石虎为丞相、魏王、大单于,以魏郡等十三个郡为魏国,这样石虎就成了实际上的准皇帝,石弘虽身为皇帝,已无威严可言。

石虎大权独揽,国内反对之人不在少数。

先是皇太后刘氏与石勒的养子石堪密谋起兵,石堪有意出奔到兖州,拥立南阳王石恢为盟主,共举反对石虎的义旗。然而当他带着少量人马来到兖州城下时,才发现城中早有了防备,无法攻克城池,正好向南逃往谯城,半路上被石虎派来的追兵抓住,送往襄国活活烤死。而刘氏也让人告了密,被石虎杀害。

接着河中王石生、石朗分别从关中和洛阳出兵讨伐石虎,石生自称秦州刺史,降晋叛赵;在关中一带氐人首领蒲洪则投靠了凉州的张骏。国中一时大乱,石虎让儿子石邃留守襄国,亲自率领步骑兵七万击败石朗,将石朗俘虏后砍去手脚,然后才斩杀。

石虎又派梁王石挺为前锋,进攻石生,石生的将军郭权与鲜卑涉璝部(这个鲜卑应该是陇西鲜卑部)合军抵抗,大败后赵军,石挺战死。不料鲜卑人被石虎暗地里买通,反过来突然袭击石生,石生不知对手底细,败走长安以西的鸡头山,石虎进兵攻下长安,石生被手下人所杀,石虎这才镇压了叛军。

此时,关中一带的氐人、羌人已有十几万户之众,石虎对西附张骏的蒲洪也不敢小视,派将军麻秋出兵讨伐。

蒲洪深知凭借当时的实力,难以抵挡后赵的强大进攻,便率众降赵,请求石虎迁关中大户以及氐人、羌人到关东。石虎同意,命蒲洪和羌人首领姚弋仲率领各自部族的百姓东迁,后赵的统治中心一直在关东,这一招看似高明,殊不知却为数十年后的再度战乱埋下了深深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