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慕容鲜卑 十一 统一辽东(第2/2页)

高句丽既降,慕容皝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对付剩下的宇文部了。

晋康帝(晋成帝之弟及继任者)建元二年(公元344年),慕容皝以慕容翰为先锋大将,三路大军一齐向宇文部进发。

宇文逸豆归一面向远在南方的石虎求救,一面派猛将涉夜干带领精兵迎战。慕容皝派信使快马通报慕容翰:“涉夜干勇冠三军,不如避其锋芒,徐图良机。”

慕容翰摆摆手,让信使回报慕容皝:“我深知涉夜干在宇文部名气甚大,逸豆归又把国内精兵全归他统领,此乃一国之支柱。我在宇文部里混迹数年,对这个人有所了解,其实徒有虚名,不足为惧。我们只要击败涉夜干,就可以大大打击宇文部的士气。”

两军照面,慕容翰出阵单挑涉夜干,两人激战正酣,慕容皝阵中一员小将慕容霸忽然杀到,涉夜干无法防备,立时被斩于马下。

(古代战争中主将单挑的场面极少,这种马上的单挑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部落战争,实际上是一种比较落后的战斗方式,目的往往是挫败对手的士气,但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单挑决胜的方式实际上使用的次数越来越少。可惜由于小说家们在历史题材的小说中的渲染,反倒使人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决胜方式。错觉。)

这个慕容霸是慕容皝的第五个儿子,慕容俊和慕容恪的弟弟,当年还不到二十岁。他出道时的年龄甚至比慕容恪还要早,十三岁(?!)就上了战场,为慕容部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看过慕容家一代又一代的英豪,让人不得不慨叹“自古英雄出少年”),而关于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宇文部主帅被杀,士兵不战自溃。前燕兵乘胜追击,攻克宇文部都城。宇文逸豆归还没等到后赵的援兵,就败逃漠北,老死他乡。

宇文部的遗民一部分被慕容皝内迁到昌黎一带,这一支的后人在南北朝后期成为北周王朝的建立者,宇文部向来在辽东三部中胡气最重,所以这个朝代是个很有特色的鲜卑化王朝。另一部分则留在漠北一带继续其游牧生活,到隋唐时形成东北两大游牧民族──奚和契丹,他们的结局自不用我说,各位了解“宋史”、“辽史”的都应该很熟悉。

统一辽东的艰巨任务历时两代,终于在慕容皝手中得以完成,但前燕在最后一场战争中的损失也不小。慕容翰在战争中被宇文氏的乱箭射伤,回到国内卧病不出。

“狡兔死,走狗烹”,有人向慕容皝诬告慕容翰准备谋反,慕容皝对慕容翰的猜忌并未因为他的功劳而减少,便借着这个机会赐慕容翰自裁。

这个将才人物在慕容氏的对手那里不得重用,在慕容氏这里又倍受排挤,在辽东三部鲜卑之间辗转一辈子,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极尽其才的主子,最终饮恨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