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归国之日(第2/2页)

一旦大院君归国复权,不仅闵氏一族,赵氏兄弟也将遭到报复。于是,赵氏兄弟又同闵氏家族勾结起来,反对释放大院君。

他们的工作对象就是李鸿章,因为汉城的街头巷尾传说:“醇亲王赞成释放大院君,而李鸿章似乎是反对的。”

禁止“问候使”会面,所以,人们认为李鸿章对大院君是相当严厉的,想利用李鸿章来反对释放大院君,然而,从朝鲜悄悄溜进中国的密使,却发回了使闵氏一族悲观的情报:“李鸿章在对法外交上很不得手,正受弹劾,因此,他的发言毫无力量,完全依靠他是危险的。”

闵氏一族又开始向日本做工作。他们想,李鸿章下台了,还有日本。

“清廷若释放大院君归国,庆尚道等地将发生动荡,在釜山等地居住的日本商人和家属将受到威胁。请劝告清廷停止这种不明智的做法。如清廷不听劝告,就请日本出兵,保护侨民。”

但是,日本方面表现冷淡。

关于释放大院君的消息,后来就自消自灭了。反对派的策划一无成效,而大院君派也毫无进展。醇亲王是个消极人物,不会坚持自己的意见,正因如此才被西太后起用。只有其他重臣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才会参与讨论,总是处在被动地位,从不主动提出问题。

“靠醇亲王解决不了问题。”大院君也终于觉察到这一点。醇亲王虽然是首席重臣,但他绝不是实权者。最高实权者,还得属直隶总督李鸿章。于是,大院君改变了战术,派遣使者直接向李鸿章乞求赦免。

李鸿章对大院君的使者李益瑞说:“这样的奏折,应呈交都察院。”但都察院拒不受理。这一事实,使汉城的反大院君派放下心来。

“在目前情况下,既定方针不能变。”李鸿章通过幕僚说明了不受理的理由。这个说明,当然不是官方的。都察院不受理并没使大院君陷于绝望的深渊,因为有个“在目前情况下”的注解,就是说将来有可能变更。李鸿章是个现实主义的政客,情况一有变化,随时都准备改变方针。

将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作为对策,也可能“释放大院君”,李鸿章把大院君当作策略上的一个棋子,总是牢牢地记在心上。

我不会被遗忘的!——大院君得到了这种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