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2页)

至于其他的事,问题在于目前还无法断定日、中两国谁胜谁败。也不能不考虑,万一清军得胜复归汉城怎么办?或许大院君心里早就打好了算盘,到那时候就说:“我是被日军绑架出山的。日军用刀枪逼着我,不得已才出来执政。但是,在当时的形势下,也做了相应的抵抗……例如……”

例如,大鸟公使要求朝鲜政府发出公文请求日军代其击退牙山的清军,大院君虽然没有拒绝,但有意延误时间。

后来,尽管大鸟公使拼命催促,朝鲜新政府仍迟迟不发公文,原因就在于此。

在日军已向牙山进发之后,朝鲜新政府才发出公文。有人说大鸟公使硬把公文上的日期改成日军出发之日,这是比较可信的。

朝鲜政府的档案中没有上述公文材料,可能是害怕日后清政府检查,有意不归档。

东京接到大鸟公使关于弄到了朝鲜政府公文的报告,在7月28日上奏明治天皇。天皇问伊藤首相:“朝鲜政府有这样的委托文件,应该怎么办?预先发出过训令吗?或者向公使交代过吗?外交大臣发出过什么训令?对朕说明!”

这可以理解为天皇不赞成攻击牙山的清军。

伊藤首相领会了天皇的心意,便指示陆奥外相和参谋本部中止对牙山的攻击。

然而,陆奥却把中止攻击的命令扣押了。

“这次战争是大臣之战,不是朕之战。”明治天皇提出异议,并拒绝派敕使去伊势神宫和孝明天皇陵祭祀祖先,禀明开战。天皇又说:“这种事情,不是朕的本意,不能向上苍神明禀告。”

攻占汉城王宫,丰岛海战,理由都是因为对方首先开枪开炮。公开发表的消息都是如此,大多数国民也信以为真。可是,认真分析一下,朝鲜护卫兵和中国舰队是不可能首先开火的。于是,唯恐别人看出破绽,又制造出一个怪论:王宫护卫兵很可能是些穿着朝鲜服装的清兵。

这时,日本宪法已经公布。君主立宪制是天皇在内阁的辅弼下管理国政,所以,天皇反对开战,却无法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