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页)

“赔偿战费?岂有此理!这种谈判根本办不到!”李鸿章答道。

虽然如此,他对英国出面干涉一事表示欢迎。

两天后,俄国公使喀西尼来会李鸿章。李鸿章简直把他当成了救星。

“近来,本国一直没来电,您当然知道是什么原因。”喀西尼说道。

“祈祷俄皇陛下早日康复。”李鸿章通过翻译说道。

俄皇亚历山大三世卧床不起,气息奄奄。帝俄外交是宫廷外交,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一切活动都停顿了。

“不过,我国决不允许日本独占朝鲜,这一点,我敢保证!”喀西尼说。

至于赔偿战费,从当时的气氛来看,在清政府内部是绝对通不过的。那么,朝廷有无同日本长期打下去的意思呢?没有,就连那个坐在最高权力宝座上的西太后也是个最讨厌战争、盼望早日结束战争的人。

站在主战派最前面的翁同龢,在阴历九月十六日(阳历10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他一听到英国公使欧格讷的提议,立刻参谒西太后。据说军机大臣孙毓汶(兵部尚书)和徐用仪(吏部左侍郎)主张接受英国提案,否则陪都(奉天)难保,山陵(顺治帝以前的帝陵均在奉天)难护。翁同龢和李鸿藻两人则主张强硬对敌,奏请西太后用封赏激励九连城将士,火速修复受伤军舰,保卫渤海。日记的结尾写道:

然天意(西太后的意思)已定,似不能回……愤慨而归,求死不得。噫!

在翁同龢看来,西太后一心求和,主战派的想法无望实现。

次日,日本政府任命内务大臣井上馨为“特命全权公使”,驻在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