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页)

“您打算怎么办?”

“我接到一封电报,好像总督阁下有什么急事,让我火速回津。我明早返回天津。”

入夜,德璀琳被请到知事官邸。他准备第二天早晨起航,根本没指望同伊藤面谈。

他的确收到一封“火速回津”的电报,不过,是恭亲王发来的。

恭亲王已复任总署大臣之职,成为总理衙门的主人,是实际上的外交大臣。他和天津的李鸿章同属媾和派人物。热衷于媾和的恭亲王为什么召回刚刚踏上媾和之途的德璀琳呢?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给媾和运动泼了冷水。

美国驻清公使田贝对德璀琳的活动大为不快。他想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增强美国的发言权,以为日、中媾和已经是唾手可得的猎物,不料,突然跳出个德国人出谋划策,使他很不自在。

田贝对恭亲王说:“美国接受殿下的委托,正在为此事竭尽全力。调停如不是按照一个原则走下去,就有失败的可能。现在,德璀琳在神户像煞有介事地活动,对我们的调停颇成障碍,希望立刻把他召回!”

恭亲王闻言,立即下令向神户发电报。

德璀琳访日,陆奥外相的评语是“颇似儿戏”。

不过,也不能说一点儿效果都没有,起码知道了日本对媾和的态度极为强硬。另外,将来求和时,若不履行正式手续,日本政府会置之不理。

李鸿章给伊藤博文的信函,只是回忆了天津相会的旧谊,论述了和平的必要性。用陆奥外相的话说,似乎是“不能诉之以理,宁愿诉之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