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慈禧(第2/3页)

在权力斗争中她果断冷酷,在世界大势前却反应迟钝;她有足够的聪明和手段控制局势,却没有足够的热情和责任感去改变中国。在很多时候,她能明智地顺应时势,采纳正确的意见,比如信任汉人,支持洋务运动。也有很多时候,她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而做了许多错事,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前途。比如她两次打击奕,仅仅是因为奕权力太大,让她不太放心。两次打击,使得这位大清王朝的主心骨心灰意冷,“依违两可,无所建白”,对晚清政局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她进行的历次政治斗争,几乎都是纯粹的权力之争而非政见之争。

她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没有想到在男人的领域全面发展自己。在她的意识深处,她始终摆脱不了“相夫教子,看家守业”的身份定位。有人把她比作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实际上这种比较是不确切的。她有着叶卡捷琳娜的精明果敢,却没有叶卡捷琳娜的世界眼光。在后者的开明专制统治之下,俄罗斯帝国提高了行政效率,招徕了大批外国科学家,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而叶赫那拉带给中国的却是一如其旧的沉闷和保守。

她的政治技巧使她完全能够跻身一流政治家的行列,但是她所成长的文化氛围局限了她的眼光,使她浪费了这个宝贵机会。这时的中国需要一个具有非凡气魄和超人识度的巨人来引导,才有可能摆脱沉重的惰性,度过重重劫难。可惜,历史没有产生这样的巨人,却把这个位置留给了她,一个过于专注自我的女人。这就是她的悲剧所在。

不过,如果抽去其他因素,单纯从女人这个角度去看叶赫那拉的话,我们发现,她是相当亮丽的。无论是外表还是内质,都颇为光彩照人。她不像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子一样,自甘柔弱地依附在男人身上,因为习惯的强大而自我压抑,在不公正的自我牺牲中委委屈屈、麻麻木木地消磨掉一生。她无所畏惧地向男在上女在下的传统进行挑战,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碍来张扬自己的生命热量。她身上具有许多现代女性的品质。她极其自信,敢做敢当,从不压抑自己,也不委屈自己。面对一群男人组成的政治世界,她毫不胆怯。她通过自己的聪明和狡黠成功地把这个世界变成了维护自己欲望的工具。她精力充沛,热爱生命。她不像别的女人那样缺乏生命的热度,自甘于生命火焰有气无力地默默燃烧。

《宫女谈往录》中的老宫女回忆说:“太后就是讲精气神儿,一天到晚那么多的大事,全得由太后心里过,每天还是那么悠游自在,腾出闲工夫,又讲究吃,又讲究穿,又讲究修饰,又讲究玩乐,总是精神饱满,不带一点疲倦的劲儿。”她爱美,二十五岁上,她成了寡妇,可是在寂寞深宫里,她仍然满腔热情地打扮自己。她对美异常执着,四十多年里,天天都要在妆镜前消磨上几个小时,一定要把自己修饰得一丝不苟,光彩照人。她常说:“一个女人没心肠打扮自己,那还活什么劲呢?”她天生喜欢大红大紫,喜欢明亮绚丽的东西。她冰雪聪明。刚进宫那会儿还不怎么识字,可是通过自学,她也粗通文墨,能看懂奏章。她喜欢唐诗宋词,据说还喜欢《红楼梦》,这部小说是她在深宫的寂寞伴侣。她还喜欢绘画,留下了一批还过得去的作品。她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对于园林建筑颇有造诣。她生活得富于情趣,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安排得有滋有味。

她有冷酷无情的时刻,可是也富于人情味儿。特别是对身边的宫女,她极其和蔼可亲,很少疾言厉色。宫中的女眷们回忆起她来,话语中不无温馨:“老太后是最圣明不过的人,对自己最亲信的贴身丫头是另眼看待的。不管外面有多不顺心的事,对我们总是和颜悦色。比如,她对我讲:荣儿,你过来,你那辫梢梳得多么憨蠢,若把辫绳留长一点,一走路,动摆开了,多好看!”在德龄等人的回忆录中,你看到的绝不是那个冷面冷心的铁女人,而是一个既威严又慈祥的老太太。

也许作为一个女人,叶赫那拉最对不起爱新觉罗家族的,是在孩子教育上的失误。对独生子同治,她任母爱泛滥,过分娇纵,使这个孩子成了清朝十二代帝王中最没出息的一个,自制力奇差,整天热衷于微服出游,泡茶馆妓院。这样一个儿子,她怎能放手让他接管全部权力?对继子光绪,她又矫枉过正,管束过严,教育出一个过于懦弱的孩子。这样的继承者实在无法承担起拯救破落帝国的重任。家庭教育的失误,无疑是叶赫那拉这个聪明女人的最大败笔之一,而这,又是她如此长久地涉足于政治不能自拔的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