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天下布武 三十一 家康设伏(第5/6页)

三方原之战,家康不过是为了让信长看到他的勇气。现在的胜赖面临的,是更令他自己痛苦的局面。他希望通过此次战争,证明自己不比父亲差,希望借此得到家臣们的信赖。

胜赖会贸然闯到马进川对岸。家康冷静地判断:那时,德川军可以正面迎击甲斐军。

甲斐军开始渡马进川时,家康便可以出击了。这次战役三两日便可结束。形势太清楚不过了:石川数正、石川家成和小笠原与八郎从背后袭击,截断甲斐军运粮草的道路,那么一路纵火烧毁民房的甲斐军将立刻面临断粮的致命打击。

胜赖本应将军队驻于金谷台一线,借机观察骏河、远江动向,同时巩固内部力量,但年轻的他求胜心切,竟让军队渡过天龙川,且故意惹怒领民。来到马进川对岸后,胜赖应当意识到错误,迅速撤退,调整军队的诟病,同时救济领民们。领兵的关键在于积蓄胜利的力量,而不在于急切求战。能考虑到这个层次的,也只有信玄,胜赖尚差万里之遥。

家康正陷入沉思之中,忽有战报传来:“敌人到马进川对岸后,忽然停止行动。”

时已至午。家康严肃地点点头:“好,我们以逸待劳。”

与此同时,天未亮就离开了见付的胜赖来到马进川前的桥头。秋风依然猛烈地吹过原野,由于急行军,甲斐军个个大汗淋漓。“家康还未从城内出来迎战。”胜赖在桥左的松林中住了马,昂然对迹部大炊道,“一举渡过马进川,到滨松城下纵火。”

胜赖估计滨松城内只有两千左右士兵。因此,他以为只要渡过了马进川,便已胜券在握。他认为家康迟迟不出来迎战,是因为兵力分散于长筱和冈崎,没有胜利的把握。一万五千人中有八千甲斐本土士兵,他们似乎得到了上苍的眷顾。

“已是午时了。是不是让先头部队埋灶做饭?”

胜赖笑了:“是呀,空着肚子不能打仗。好吧,但是要快。”

胜赖翻身下马,令人支起帐篷。这时忽听天龙川上游传来不可思议的呐喊声。家康拂晓时分埋伏下的十一队士兵终于开始行动。

“声音好像来自背后?”胜赖看着贴身侍卫端上来的饭食,迷惑不解,“是盟军?”

大炊也竖起耳朵:“不会是从挂川城中追来的吧?”

“等等。那声音好像并非发自一处。”

“是否让士兵们停止做饭?”

“见鬼,让士兵们立刻准备迎战。”

“是。”大炊站起身。此时,一队骑士忽从西川方向的小道上疾驰而来。

“那是何人?”

“是马场美浓守。”

胜赖猛起身走到帐外,搭眼望去。显然出了事,否则右翼的马场美浓守信房决不会匆匆赶来。

全副武装的信房在十二骑武士的簇拥下,转眼便到,还未跳下马来,便气喘吁吁道:“请屏退左右……”他擦着额头的汗珠,侍卫们退下了,“少主,绝不能渡马进川。”

“这是为何?”

“家康已料到我们会从这个方向进攻,已向城内运进大量粮草,还令人埋伏于天龙川以西地区,插于我们背后。”

“什么?如此说来,刚才的呐喊声……”胜赖正说到这里,呐喊声又传来了,如同洪水一般,听来十分骇人。

“我们已将派往滨松城内的探子带到,请您亲自问他吧。”

“好,带他上来。”胜赖紧咬嘴唇,坐在床几上。

马场美浓守叫过带来的人。那个探子名叫坍屋,在滨松城下经营笔墨生意。他年已过不惑。坍屋平静地讲述起家康的行动:“家康十分谨慎,从长筱城撤回后,他吩咐将年赋减少两成,要领民立刻收割庄稼。收割完毕后,他又让领民留下两成粮食以维持生计,以便领民们少些怨恨,而将剩余的粮食全部运到城内,装入安全的粮仓。小人认为,他准备守城了。”

“不要说认为怎样,我只听事实。”

“是。他首先巡视了城下的街道,让士众作好防卫,为了让人不明他的兵力分布,他不断从城内派出士兵。”

“据你推测,大致派出了多少人?”

“小人虽不知确切数字,但大约有两三百人分作十一队出了城。”

马场美浓守紧盯着胜赖,看胜赖有何反应。

“果真是十一队?”

“是。小人再也没见过那些士兵。他们可能是前来偷袭。”

“住嘴!又是你认为,还有其他动静吗?”

“我还以到我家来的卖桶人那里听得一个传言。”

“什么传言?”

“有三十多名火枪手隐藏在老百姓之中。”

“带着火枪?”胜赖有些不快,“好,你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