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部 长河落日 十 丰臣末路(第6/7页)

还未到枚方,板仓胜重便派人去了冈山秀忠的军营,亦顺便去了茶磨山,令在那里等待家康归来的重昌尽快赶赴二条城。

此时与家康同行的人马,加上胜重的手下,计约三百余人。因未寻到大船,众人只能挤在一处,家康和胜重亦紧紧挨着。即便这样挤着,家康依然不正眼看胜重,单是失神地望着雨丝纷飞的天空,缄口不语。

胜重这才感到了彻骨的孤独。仗打胜了,可是,大御所心里留下了一道抚不平的伤痕。

“胜重。”当家康再次说话时,船已经在纤夫的拉拽下,逆流而上,在众人的喊声中,即将抵达京城管辖的河道。

“大人有何吩咐?”

“之后,我想将大坂的一切均交与将军处理,当不会有何意外吧?”

“是。无甚可担心了。”

“之前是我管得太多了?”

“这……可是,这是父子之情……大人要是有何吩咐,在下马上派人前去传达。”

“算了,仔细想想,都是我多嘴。说什么让阿部正次、青山忠俊和安藤正信负责看守城中的金银财宝,让松平忠明守卫城池……这些啊,都不过是老年人的唠叨。”

“不,这并非唠叨,而是老成之虑,将军亦会谨慎行事。”

“你认为将军如何?他有能力治理天下吗?”

胜重这才长出了一口气,道:“不管何事,将军都尽心尽力,毫未玷污大人的丰功伟绩。有这等孝心之人,可谓独一无二。”

“哦……我得再死一次了。”

“大人……”

“虽生犹死……虽生犹死。难哪,便当自己是个活死人。”

胜重使劲点头。即使如家康这等人物,到了这般年纪,对完全舍弃权力仍不甘心。

“大人此言意深,胜重将铭刻在心,努力锤炼。”

“胜重,我无意再责备将军。但,到了二条城,不妨将藤堂高虎传来。”

“藤堂高虎?是。”

家康脸上这才露出了平时的沉着和冷静。

未几,板仓胜重的良苦用心,在家康一行到达二条城前便显出效果。将军秀忠得知家康回了二条城,马上派人快马加鞭送来了各种消息:秀赖母子自杀时诸情景;为了防备有人从海岸逃脱,已命九鬼守隆和小滨光隆二人负责海岸的警备;对于大坂城中的金银,悉遵家康的意见,由阿部、青山和安藤重信三人负责;城中废墟,已命西国、中国地区的兵众于百日之内清理完毕……

秀忠亦依关原之例,并未奏凯歌,单是祭拜军神,超度双方阵亡将士,然后,方带着两位幼弟及欲面见家康的藤堂高虎前往伏见城。

“这都是谁的主意,是本多佐渡守还是藤堂高虎?”回到城内的家康似对秀忠迅速处理完后事、紧撤至伏见诸事感到颇为满意。他在樱御门大发雷霆,突然决定直接返回二条城:不消说,这种异常举动使人大为生异。秀忠亦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马上处理完后事,自己也跟回伏见城。这样一来,谁也不会发现父子有隙,还以为他们乃是事先约定。

胜重微微一笑,道:“做父亲的看来,总是觉得儿女还小,还远未长大。”

“没有父母,儿女焉能长成?”

“神佛法力无边。”

“胜重,他一句也未提到阿千,这又怎么说?”

“恕在下直言。”胜重沉着答道,“在下以为,祖父疼爱孙女,无论怎样皆可。”

“作为父亲,便无法保护从战场生还的女儿?”

“大人圣明!”

“好,此事……我还要见一人,便是和你相交甚笃的本阿弥先生。”

“光悦?”

“是,想跟那老儿聊聊,问问他,当如何对待孙儿孙女。他性情率直,不说假话。我还想让他将事情经过转述高台院……唉,如此甚好。”

“在下立即去传请光悦。”

“胜重,有时我会落泪,但落泪之事休要说与别人。我本想令秀赖和阿千同坐于我面前,好生教导他们……那、那曾经是我的一个梦,唉!”

在板仓胜重看来,家康已经变成了一个时常落泪的老人,这并非因为老朽,他依然判断精准,决断如刀。胜重隐隐觉出,家康与先前相比,如今颇为性急,怕是因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在下这就去叫光悦。”胜重说完,到了廊下,但顿了一下,他又改变了主意。正如家康所言,本阿弥光悦乃是刚直之人,要是叫他来商量千姬之事,说不定他会作出比秀忠更加严厉的裁断:“淀夫人和右大臣都已亡故,千姬作为右大臣的夫人,也应自行了断。”他要是这般回话,家康公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心,怕又会乱了。想毕,胜重走进旁问,给光悦写了一封书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