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5章 齿轮风潮(第2/3页)

这名姓贾的商人,也因此名动京城,同时成为无双奖的最有利争夺者,瞬间跃入京城首富行列。

虽然大宋已经参战,但是国内还是处于迅猛上升的阶段,什么箭筒、弓弩等等的制作原料,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一个个进步,让百姓对于这一场国战是充满了希望。

当然,他们也有担忧的地方,那就是皇帝御驾亲征,赵楷即位后,获得天下百姓的追崇,甚至已经有人将赵楷与李世明、汉武帝等明君相比较了,换而言之,就是赵楷在大宋百姓心中,已经超过了太祖、太宗两位开国始祖了。

所以在得知赵楷御驾亲征的初期,百姓都非常担心,觉得赵楷此举有些冒失,偌大一个国家还需要你来管理了。

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百姓这种顾虑渐渐变淡,因为秦桧掌管朝政后,将整个国家打理的井井有条,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当然,其中郑逸、李纲等人也是功不可没。

不得不说,秦桧的手段还是非常了得,关键他能够获得很多人的支持,李奇走后,汴京他是一手遮天,而且他又非常敢有作为,不说皇帝走了,我就萧规曹随,他在掌政之后,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方案,就是普及教育,先从军队做起,换而言之,就是提倡军校的重要性,并且从三司那里申请十万贯的军校费用。

郑逸明知秦桧是想借用军校掌控军权,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如今正在打仗,秦桧在这时候提出这个改革方案,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一切都是为战争做准备,我在提高军队素质,你若反对,岂不是耽误战机,只能拨款给他。

然而,秦桧的手不禁伸向了军队,同时也伸向了财政,他又提出扩建京城的建议,但是这一建议,立刻遭到郑逸、李纲、毛舒的一致反对,不为其它,就是因为秦桧在此之前,他手下的商人购买了大量的城郊土地,而且都是一些荒地,价格极为便宜,一旦扩建城区,那么这些地价将会成倍增长,而且一旦大兴土木,工部首当其冲,而工部又在秦桧手里,这分明就是以公谋私。

要知道学院和医院的建设,已经让工部成为一个肥的流油的部门,虽然朝廷对于这方面管控非常严格,但是多多少少还是能够捞一点,毕竟工程太大了,同时也为秦桧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支持,因为地上的建设需要求于工部,那么秦桧的地位自然是水涨床高。

但是他们也不能明言,只是说前线正在打仗,人力吃紧,你这时候扩建城区,大兴土木,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这事情都凑到一堆来了,三司也拨不出这么多钱来,因为你扩建城区,必须要再修建配套的防御设施,这是需要大量的资金,郑逸以此为理由,死也不肯拨钱。

不过秦桧大权在握,既然提出来,他肯定要收获回报,双方经过一番商谈后,选择先行规划,等战事结束后,再来进行,他的理由也非常充沛,汴梁人口与日俱增,旧城区已经容纳不了了,必须的扩建城区,杭州都在规划扩建新城区了,身为首都不可能落后杭州,可是秦桧那边又偷偷将消息放出去,那么地价还是涨了起来。

这秦桧不亏是李奇带出来的,那见缝插针的本事,是一等一的厉害,看到打仗了,立刻想尽办法提高军校的地位,看到汴梁人口在增多,特别是外来人口增多,因为到处都在打仗,西夏、西域、日本、高丽的有钱人都偷渡来到了汴京,而汴京应对这方面的策略,就是只要你有钱有能力,我就给予你大宋子民的身份,秦桧借机提出扩建城区的建议,为工部谋取肥差。

其实就事论事,秦桧这两项提议,都非常好,对于国家也是相当有利的,军校自然就不用说了,扩建城区,一来可以造福城郊外的百姓,地价涨了,他们也会发财的,二来,朝廷也从中盈利。

但是,这里面的政治意义太大了,秦桧在政治上面受益太大,所以李纲他们才会强烈反对,要是财、政、军三权都落入你手中,那我们还玩什么,你一个人玩得了。

可是唯一能够阻止秦桧的李奇,如今身在燕云,鞭长莫及,所以李纲、毛舒他们只能联合一起,对抗秦桧,而他们手中唯一的利器,就是律法,所以李纲暗中联合毛舒、陈东等一干律法大臣,开始着手调查城郊土地、以及工部手中的工程。

虽然他们也知道秦桧这么精明的一个人,不太可能会让他们抓住把柄的,但是他们此举可以很好的向秦桧施压,让秦桧也有所顾忌,不要太目中无人,以为自己一手遮天。

……

这一日上午,大理寺坐落的俊曦桥街突然出现一行人等,约莫四五人,引起了路过百姓的主意,只见这一小撮人都是戴白,为首的是一个中年人和一个妇人,那妇人哭哭啼啼的,其中两个青年人还抬着一副担架,担架上睡着一人,不过是用白布盖着的,这一行人来到大理寺门前,突然全部跪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