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孟德登场 ( 5177 )(第2/3页)

如果不是因为董俷去了宛县,董卓实在不想这么快就出兵南阳。

他倒是非常欣赏曹操,了解到曹操是西汉开国元勋,汉相国曹参的后人,顿时生了结交之心。这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又名吉利。可说是出身显赫。他非但是曹参的后人,祖父曹腾还是个宦官,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

薰卓听说过这个人。

对李儒说:“原来是当年威震阳的北都尉,怪不得不同凡响。”

北都尉,是十年前年仅十九岁的曹操被举荐为孝廉时,在阳担任的职务。一到任,就设立了五色棒申明禁令,严肃法纪,更棒杀了身受汉帝宠幸的宦官硕地叔叔,令阳为之震动。有人曾说:北都尉在。则京师敛迹,无敢犯禁。

对于这样一个人,董卓是非常的敬佩。

原本想和曹操好生结交,可宝贝儿子的事情有牵挂在心上。

最后,还是儿子重要。薰卓也给了曹操一个好处,命他负责收拾颍川残局,清剿残匪。

这也是个大功劳,曹操欣然受命,同时也对董卓生出了一番感激之情。

距离董俷离开长社,已经过去。

薰卓一路上紧赶慢赶。不停地催促大军加快速度。

可即便是这样,当大军就要进入南阳境内的时候,斥候却传来了一个消息:宛县失守!

薰卓在马上听到这个消息,脑袋嗡的一声响。

“宛县失守?宛县怎么会失守?”

“三日前,南阳大雨。贼将张燕掘开了淯水,水淹宛县……”

不仅仅是董卓,一旁的李儒等人闻听。都一下子呆住了。张燕这个人,此前谁也没有听说过。只是薰俷曾警告,黄巾军中有一个名叫褚燕的人。

在饮马河全歼皇甫嵩骑军的人,十有八九就是出自褚燕的手笔。

当时谁也没有在意,都忙着准备对付张宝。怎么现在突然有蹦出一个张燕,什么来历?

李儒一拍手,“为何唐周送来的消息中,没有张燕此人?”

也难免他有些惊慌。从薰卓担任左中郎将之后,李儒就一直在研究颍川的情况。

先是有一个郭嘉和他想到了一块。如今又跑来了一个张燕!

李儒倒吸一口凉气。他能想到水淹张宝,那是经过长时间的考虑才做出地决断。

郭嘉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和他想到一块,或许有他是颍川人的优势。

可这个张燕,又是何方人士?如果在南阳和此人相遇。只怕是难免会有一场恶战。

李儒不怕恶战,他所担心的,是根本不了解张燕这个人。

一个褚燕,一个张燕……李儒的思路有点混乱。不过他是个心思沉静的人,很快就冷静下来。抓住了斥候问道:“宛县失守,那么原先宛县的那些人如今在何处?”

薰卓也醒悟过来,连连点头道:“是啊,秦、何老太公,如今在哪里?”

斥候说:“这个还不清楚。只听说在淯水决口地时候,秦太守带人从宛县北门杀了出去。至今下落不明……”

若说董卓恼不恼何进?肯定是恼的!

但他并不想丢了这个靠山。如果在身上打下了鲜明的宦阉烙印,只怕日后麻烦更多。

左右逢源,是董卓最擅长的事情。

只要何进一天没有和十常侍真正的翻脸。那么他就有足够的活动余地。

可一旦真的要翻脸了,董卓也不准备选择那一边。待价而沽!这也是薰卓在阳明白的一个道理。做走狗,人家是不会珍惜你的。最好地办法,就是待价而沽。

所以,董卓一方面急于追上董俷,另一方面也存了救下何老太公的心思。

不管怎么说,能把何老太公救下来,也算是卖了何进一个面子,趁机弥补一下两人之间的裂痕。

李儒又问:“那俷公子的人马在何处?”

“昨日清晨,俷公子曾在淯水河畔与反贼交战,斩贼酋孙夏之后,就不知所踪。”

薰卓愣住了!

“慢着,慢着,你是说,董俷胜了?”

斥候回答:“正是。据说俷公子以六千步卒牵制反贼主力,待反贼全力进攻地时候,由反贼两翼杀出了两支人马,大败反贼。之后又突然撤离,再也没有消息了。”

这是什么意思?

是什么原因,让董俷突然撤离了战场?

依照着董卓对儿子的了解,肯定会对宛县发起凶猛的攻击。

难不成,是发现了什么危险?

亦或者说,他又有其他的打算吗?

薰卓一时间也弄不清楚董俷究竟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是继续前进,还是徐徐而行。

这一次,是反贼据城而守,兵力同样是非常的惊人。

而且里面还有一个决口淯水的张燕,和一个行踪不明,却心狠手辣的褚燕,怎么办?

“文正,我们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