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昭宁大事记(一) ( 8622 )(第3/5页)

那何进,不过一屠家子,却能手握天下兵马。

我的出身丝毫不比他差。为何不能做一个大将军呢?

薰卓越想,越觉得应该行废立之时。不由地嘿嘿冷笑起来,拳头也不知不觉的握紧。

不过,他忽略了一件事。

事实上包括种拂,也是在故意忽略这件事。

何进能成为大将军,是他占了外戚的身份。而董卓。似乎没有这么一件光鲜外衣。

“颖伯,我拟请你为我军师,不知可否?”

种拂闻听,先是一怔,似乎有些犹豫。

薰卓不由得神情黯然,“莫非颖伯也和那些人是同样的想法,觉得我粗鄙,不屑辅佐?”

“仲颍这话说的……也罢。我如今尚是白身,若仲颍你不嫌弃我的智谋短浅,我愿效力。”

种拂起身,深施一礼。

薰卓也连忙站起来。把种拂扶住。

心里乐开了怀,咧开大嘴笑道:“我得颖伯。实乃三生有幸。”

说着话,看了一眼在一旁沉静端坐地种劭,“申甫历练回来,正应大展身手,为朝廷效力。不如这样,明日我奏请皇上,封申甫为侍中,不知申甫意下如何呢?”

种劭连忙谦让:“只怕小侄才能浅薄,不足以担当大任。”

“申甫切莫妄自菲薄,事情就这么说定了……只是,我奉先皇旨意,不知道朝中大臣,会如何看待?”

“非常时行非常事,董凉州何必在意太多?不如今晚宴请诸公,探探口风如何?”

薰卓沉吟一下,点头道:“理应如此。”

******

当晚,董卓在大宅门内摆下了酒宴,邀请朝中大臣前来赴宴。

如今阳城内,董家势大。

丁原虽然也有兵马,却比不得董家的蒸蒸日上。故而虽在邀请之列,却不甚快活。

想他堂堂并州刺史,本来和董卓是平起平坐。

如今呢,到了阳城内,却变成了一个执金吾。表面上风光,可却比不得董卓。

若非他手中尚有人马,只怕董卓早就把他干掉。

坐在酒席当中,闷闷不乐的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却听董卓开口:“我有一言,请诸公评定。”

坐在次席中的种拂,顺势迎合:“不知董公有何高见?”

“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则不可以奉宗庙社稷。当今圣上懦弱,自阉寺祸乱之后,却少理朝堂之事,整日里只知伤感。陈留王聪颖,当为明主。先皇亦曾有旨意,欲由陈留王继承帝位。此乃先皇诏书,我欲请诸公见证,行废立之事,可否?”

说着,有人呈上了汉帝诏书,传递下去。

所有人都惊住了……

谁也没有想到,董卓会在酒宴中提起这件事情。不由得一个个心中惶恐不安起来。

诏书传入手中,看了几眼,确实是真的。

可这在座的,都是道德之士,心里说:你董卓不过是个良家子,有何德行做这种事?

但这些话,谁又敢说出来。

丁原在下面勃然大怒,待诏书传到了他的手中,一脚踹翻了酒案,站起来把诏书撕的粉碎。

“董卓,你不过是个良家子,竟大言不惭要行废立之事!天晓得,这诏书是真是假,你无德无能,胆敢如此?当今圣上,乃是先皇嫡子,登基为帝,本就是天经地义。且登基之后,又没有失德之处,你怎敢说出这种大逆不道之言,实不为人子。”

其实,丁原说地也没有错。

可如果他能把话语说的婉转些,董卓说不定还能考虑一番。

他死了诏书,而后又指着鼻子怒斥董卓,当着这么多人,却又让董卓

如何保全。

丁原心里本来就有火,说起话来更是非常刺耳。

薰卓大怒:你骂也就骂了,怎么还敢把诏书死了?你以为,没了诏书,我就不敢吗?

呼的站起来,厉声喝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那股子在凉州养成地野性发作。董卓手扶宝剑,怒视丁原。

种拂连忙劝阻:“今日酒宴,只谈***。莫谈国事。丁建阳想必是喝多了,董公何必在意。”

丁原怒道:“种颖伯,助纣为虐,必不当好死!”

薰卓闻听更怒,就想杀了丁原。酒宴中地文武大臣连忙上前劝阻,同时有让丁原离去。

这本来也没什么事了。

薰卓气消了。自然不会在意。

哪知丁原在回家地路上,却遇到一行兵马押着一众犯人。

火光中仔细看,丁原不由得大吃一惊。那被绳索捆绑的人,竟然是王允。连带着王允身后八十九人,全都是王府中的家眷。而押送地兵马,却不是大理公差,反而是北宫卫。

连忙上前阻拦,却见为首一员大将。手持三尖两刃刀,盯住了丁原。

“北宫卫办事,来人止步!”

“尔等怎可如此大胆,为何捆绑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