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二章 喜事连连 ( 10395 )(第3/5页)

不禁敬服的看了董一眼,暗自道:董杀神,果然名不虚传。

董收势,笑了笑,“大王这枪有些重了,所以施展起来,招数就显得很滞涩。不够流畅……恩。不如这样,过些日子,臣找些材料。为大王专门做上一杆枪,如何?”

刘辨惊讶的看着董,“董卿,你还会打造兵器?孤怎么没有听说过。”

“练武的人,若不能熟悉自己的兵器,又怎能使用的好兵器呢?”

董说完,呵呵的笑了起来,目光一转落在了夏侯兰地身上,“不过夏侯将军的枪法,的确是不俗。只是气机未曾相连,只能单纯的以力运枪,终难有所大乘。”

以力运枪?夏侯兰眼睛一亮。

董地这番话,他似懂非懂。

不过学武地时候,童渊曾说他的枪法,只是招式纯熟,凭着蛮力用枪。可是,不凭力气用枪,那又该那什么用枪呢?童渊没有解说,只说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能不能练好枪法,不是在于力,而是在于心,在于那种玄之又玄的感觉。赵云在下山之前,找到了那种感觉,枪法一日千里的进步。

可是夏侯兰至今仍不明白童渊的话是什么意思。

有心想要请教,可又有点拉不下脸。想当初,他可是指着董的鼻子臭骂,现在又找人家求教,未免有些……

看着夏侯兰苦苦思索,董也不挑明。

扭头道:“大王,你用枪,不要只求招式。招式只是让你的身体对兵器熟悉,更重要的,是要练好基本功。若你想练好枪法,就把最基本地招式拆开来使用,他日达到了一定地步,就可以水到渠成。”

“恩恩,孤记下了!”

夏侯兰是刘辨是宿卫,同时也是刘辨地贴身保镖。

可是在刘辨的眼中,最值得信赖的人,还是董。所以董地话,一定不会有错。

董难得有空闲可以和刘辨这么说话,仿佛又回到了早先在雒阳时的岁月。

一别半年,二人之间的话可多了去。

刘辨在王府的书房里坐下,就让董坐在他的旁边。

不停询问他在朔方打仗的事情。从奇袭莫护跋,到大城塞决战。

那血与火交织在一起的景象,仿佛就呈现在了眼前。

说到紧张处,刘辨的脸色苍白,手不停的发抖。而夏侯兰则是眉飞色舞,看上去非常的兴奋。

但是说起了那坑杀十余万匈奴兵的时候,刘辨的眼中蒙上了阴翳。

“董卿,这样做会不会太残忍了?”

如果是在以前,刘辨绝不会有这样的反应。可是现在,这话语中,却有了质疑的味道。

不管是谁做的,刘辨开始学会了独立思考。

董很开心,同时也有些失落的感觉夹杂其中……

他轻声道:“大王,臣跟您讲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农夫,在雪地里看到了一条冻僵的蛇,于是他就心软。把那蛇放在怀中,用身体为它取暖。可是蛇暖和了之后,却一口咬在了农夫地身上,把毒液都注入了农夫的体内,令农夫很快就死了。”

刘辨一怔,轻声道:“那农夫真傻!”

“您也觉得农夫傻吗?可是您难道不觉得。历代先皇对匈奴采取姑息养奸的态度,难道就不傻吗?那匈奴人、鲜卑人,就是养不熟的蛇,一俟他们强大起来,就会狠狠的噬咬我们。一次,两次,当我们身体强壮的时候,还能抵挡那毒液,可在身体虚弱地时候,只需要一下。就可以要了我们的性命。大王,您觉得我们和农夫有区别吗?”

刘辨沉默了……

而夏侯兰在一旁听着,却忍不住连连的点头。

“大王,武功侯说的在理。臣在家乡时。常有胡人突入关东。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往往胡人过处,只剩下一片狼藉。男的被他们杀死,女人被他们掳走,做玩物……臣当年和小云一起拜师学艺,所希望的,也正是艺成下山,能杀死胡虏。”

董没有在意夏侯兰所提及的小

因为他并不知道夏侯兰的家乡是在何处,自然也无从知道。夏侯兰居然是他心目中偶像的好友。

只是略感诧异。点了点头。

“可是羊先生说,要以仁恕感化……”

话说了一半,刘辨闭上了嘴巴。那农夫和蛇的故事。还在耳边回响。

蛇,真地可以感化吗?

“董卿,孤明白了!”刘辨脸上绽放笑容。

董也笑了起来,“大王能明白这故事的含义,也就不枉费臣讲述这故事的苦心了。”

夏侯兰却在静静的看着董。

他似乎有点明白了,这个看上去极其丑陋,甚至可以用狰狞恐怖来形容地丑汉,为何能得到刘辨地信任。

董从来不会把他的意见强加给别人,对你说:你该这么做,你该那么做。

他会用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让你去接受,去承认他的观点,非常温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