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0章 三学纪要 ( 6942 )(第2/4页)

但是,太学不能撤销。

因为在一段时间里,董俷还不能和世族发生正面的冲突,必须要以太学来安抚。

而乡学、县学、郡学,这三学主要要面对的群体,是那些普通的百姓,寒门中求学无望的学子。这些人所需要掌握的,和太学所教授的,属于两个层面的学问。

三学以实用为主!

由三学出来的学子,未必是文采飞扬,未必是智谋出众。

但只要给他们一个框架,他们就能够在这个框架中,非常完满的执行各种条令。

这样

当三学学子充斥于各个部门的时候,董俷就可以举办是说,那个时候就算天下士子对他进行全面的抵触。只要政策不变。依旧可以令各职能部门正常地运转。这个过程,也许会有点长,但对目前而言,最为妥善。

以无声无息中,悄然地转变格局。

黄劭没有贪图里面的功劳,哪一个主意是出自谁的脑袋,他都做了清楚的记录。

同时。他设计出了三学晋升制,也就是当时董俷随口说的那个考试制度。

黄劭认为,可以先行推行三学晋升制。就等同于把科举细化。微化。等将来正是推出科举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可以理解,并且接受制度的变化。更有好处。

这一部三学纪要,共分为十二册,分门别类地进行的归纳。

洋洋洒洒,共八万字,可以说是凝聚了黄劭一年来。所有的心血。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不足。也许是黄劭能力地问题,所以在他认为不足地地方,都留下了空缺,希望将来有人,能够在这个三学纪要的基础上,在来进一步的完善。

薰俷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

天黑了,董铁在凉亭中掌上了四根牛油火烛,而董俷全无半点觉察。

就好像是黄劭在他的面前,一个字一个字的念读一样,董俷的眼睛,却湿润了……

天亮了!

太阳从东方升起,露水打湿了董俷的衣衫。

他轻轻地合上了书卷,小心翼翼的把这十二册三学纪要包裹起来,而后站起了身。

能得这样一个部曲,实在是他董西平地福分啊!

薰铁一直静静的在一旁守候,见董俷起身,他走上前来。

“媛容,你说,老黄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我不知道,不过我猜想,老黄一定是觉得,主公能给他,还有更多人带来希望吧。”

希望吗?

薰俷负手而立,在凉亭台阶边上,沉吟不语。

他想了很多,从当年和黄劭第一次相遇,而后许多张面孔,接连浮现在眼前。

唐周、贾诩、陈到……

活着的,死去的,他们来到了自己的身边,所要追求的,不正是那个听上去很缥缈,很虚无的‘希望’吗?而自己,大仇得报之后,这些日子来,却是太消极了些。

怎么对得起黄劭这些为自己奉献了性命的人?怎么对得起那些忠心耿耿,跟随自己一起走南闯北,还在竭尽心智,筹谋策划的人?

“小铁,我最近是不是很颓废?”

“哦,这个嘛……好像是有那么一点!”

薰俷转过身,脸上却带着灿烂的笑容。

“我发誓,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颓废了……我要让每一个跟随我的人,都能实现他们的希望。”

薰铁那张千年不露任何表情的死人脸,也笑了!

这才是自家的主人,这才是那个令天下诸侯,为之闻名而丧胆的虎狼之将啊!

薰俷把《三学纪要》收好,走出了凉亭。

“立刻命广元来书房见我,就说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和他进行商议。”

“喏!”

******

汉帝刘协,在文武大臣的陪伴下,经过三日的斋戒,于许昌东郊,进行祭天大典。

正是立春日,自周朝以来,就有天子东郊八里出迎春的习俗。

自从到达了许昌之后,汉帝虽然依旧没有权柄,但是这日子,却似乎好过许多。

曹操却没有随行迎春,而是在书房中,翻阅着那本由刘洪编撰出来的《月令七十二集解》一书,不时的轻轻点头,对里面一些虽粗俗,却颇有深意的字句暗自赞赏。

忙里偷闲,眼见着对关中展开的战事已经筹谋得当,曹操的心情也很轻松。

待惊蛰日到,冀州袁绍、汉中张鲁,将会分别出兵。想当初那董西平好大的一场谋划,竟然把自己给吓住了,接着卢植的死讯,忙不迭退出函谷关,端的可惜。

这一次,总不可能被你再吓住吧。

曹操想到这里,不免越发的志得意满。

把手中的书卷扔到了一边,刚走出了书房,就看见荀攸郭嘉程三人,匆匆走来。

“主公。大事不好了!”

“出什么事了?”

这三个人。再加上荀彧,可称得上是曹操手下的四大谋主。虽然相比之下,程略显弱了一些,却深得曹操的信任。三个人同时出现,而且神色匆匆,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