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八章 各方云动 ( 6775 )(第3/4页)

钟说:“奉孝此言差异。蛇儿虽未安家,但是长安如今,必然是暗流汹涌。只需蛇儿挑拨一下,则长安世族,定然会生出反意。薰西平不在,长安只余踏白军一部。其余各部不是被纠缠在塞外,就是镇守于凉州各线。至于那西域地兵马……

呵呵,远水救不了近火。

我等只需要谋划得当,长安必然会出现混乱。到时候主公陈兵于函谷关外。趁乱一举拿下函谷关,直取长安……试问到时候,就算董西平活着,又有什么用处?他手中如今最大的赌注。就是西汉王。西汉王若不存,他又何来那大义之名。”

钟的意思非常明显:杀刘辨!

这样,汉帝在曹操的手里,这大义也就独握在曹操的手中。

很诱人。的确是非常诱人。诱人的连郭嘉,也不禁怦然心动,有些赞同起来。

如果换一个对手。比如袁绍。比如……

郭嘉绝对会同意。

但是董俷……

郭嘉始终觉得。薰俷手中肯定有一张没有人知道的底牌。他看不透薰俷,而且根据以往各种经验来看。那薰俷简直就

死的小强,说不准这是个圈套?

可是,偏偏又拿不出什么劝阻地借口。

郭嘉沉默了……

反倒是荀彧这时候却开口道:“主公若想要一战功成,占据关中,我倒没意见。只是奉孝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元叹的谋划,最关键之处就在于一个‘快’字。所以,我们必须要让董西平的人马,无法脱身,至少在攻入函谷关之前,无法脱身。”

曹操细目微微一眯,侧头向荀彧看去。

“文若有何高见?”

“若想成事,只我一家怕是无法成功。最好是联络其他诸侯,一起行动才是。”

在内心中,荀彧是极为尊汉的人。

但他也知道,如今汉室已经到了一个无法挽救地地步。西汉王、汉帝,必须要有一家为主导。若是两家不停的冲突,只怕汉室就会彻底的灭亡。他为曹操部曲,自应尊汉帝刘协,而非西汉王刘辨。哪怕那刘辨的血统再纯正,也必须死。

再说了,尊了刘辨,士族何存?

钟和荀攸闻听,不由得笑了起来……

“文若这话,倒也说地在理。”

的确,以一家之力,想要攻打关中,只怕会略显单薄。但若能连结诸侯,也许……

曹操当下点头,“就这么决定。元叹,此次还是以你为谋主,设法连结袁绍、张鲁二人……奉孝,我欲请你出马,为张鲁扫平后顾之忧,不知你有什么高见吗?”

汉中平定下来以后,张鲁和西川也就发生了分歧。

特别是刘焉死前,杀了张鲁的全家,令双方的仇恨也变得无可调解。

想要张鲁出兵,唯有解决其后顾之忧。曹操让郭嘉谋划,说穿了就是告诉郭嘉:奉孝,我对你地谨慎非常不满意。关中的事情,你就不要插手了,做别的事吧。

郭嘉是个人精,如何听不出这话语中地含义?

不禁暗自苦笑一声,拱手应命……

他出身寒门,而钟却是出身世族。说穿了,这一次和钟地意见分歧,与其说是个人地意见分歧,倒不如说是寒门和世族之间的一次争斗。很明显,他落了下风。

钟等人和曹操谋划起来。

郭嘉却意兴阑珊,先告辞离去。

上了马车,才行进了百余步地距离,后面突然有马蹄声传来,紧跟着有人在车外道:“奉孝先生,我家主人请您稍等片刻……他马上过来,有事情和您商量。”

郭嘉认得出,那是荀彧的亲随。

果然,片刻之后,荀彧就追过来,登上了郭嘉的马车。

自投靠了曹操以后,随着曹操的地盘越来越大,大家都很繁忙,所以荀彧和郭嘉,已经许久没有像当年一样的把臂交谈。当然,也并不是说,二人的关系疏远了!

荀彧上了车,手里还拎着一个酒坛子。

“往凤鸣山……今日这月色不错,我这里有美酒一坛,正好与奉孝赏月喝酒。”

马车缓缓的朝着城外驶去。

虽说许昌守卫森严,不过那郭嘉和荀彧是何等人?出城自然没有什么麻烦。

“奉孝,为何闷闷不乐?”

郭嘉一翻白眼,“你明知故问……那长安如果是那么好夺取的,上一次他钟元叹就能占领。哈,那边薰西平的援兵一到,他就立刻撤兵,还好意思说甚大话?”

“只因为此?”

“好吧,好吧……我承认,我就是不同意这时候启动关中盘蛇。”

“但是主公却认为时机成熟。奉孝,我不明白你为何如此悲观,董西平不再,关中群龙无首,这可是难得的好机会。”

郭嘉沉吟片刻,突然道:“是主公让你来问的?”

“嘿嘿,就知道瞒不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