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四章 十年(四) ( 5947 )(第2/3页)

这小将名叫高宠,字绍先,是扬州曲阿人。原本是刘繇大将张英的部曲,历阳被破之后,这高宠怀抱刘繇地幼子,从乱军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投奔了九江严白虎。

高宠和严白虎有袍泽之谊,故而也清楚高宠的本事。

此人白马银枪,在刘繇军中堪称的上是一等一的好汉。只可惜张英嫉贤妒能。压制住高宠地发展。到后来,还是在一次大战中,高宠在乱军中救下了刘繇,算是入了刘繇的眼儿。从那之后,高宠就是刘繇的亲卫,虽得器重。却未能重用。

严白虎把高宠推荐给了刘备。

正发愁身边武将不足的刘备,得了高宠之后,兴奋无比。

不顾关羽等人的反对,硬是把高宠留在了身边。而事实上,高宠也不负他的厚望。

此次出兵。刘备只带兵三万,以关宁关平为先锋,刘全为后军,自己坐镇中军。

关宁关平,是关羽地义子,武艺不差。

而跟随在刘备身边的少年文士。是司马朗的弟弟,演义中有冢虎之称的司马懿。

这司马懿是在年初是投靠了刘备,甚得刘备的青睐。

所以就带在了身边,自称文有司马懿,武有高宠,足矣!

在这次会盟中,刘备居于第五位。论实力不算是很雄厚,但也不容他人小觑。

而刘表和孙策由于居于江南,手中多是以步兵为主。各领两万人。

前来参加会盟。说起来,这二人之间地关系并不算和谐,因为那江东的统治权,发生了不少冲突。孙策没有来,只派了孙权为代表,不过却请了周瑜出马,辅佐孙权。

刘表则是亲自领兵,身旁除了一个廖立之外,也跟着一名少年文士。

那少年身长接近八尺,容貌甚为。身穿月白色的鹤氅。肃立于刘表的身后。看年纪。大约在十八九岁的模样。手中轻摇一把折扇。风度翩翩,形容格外的潇洒。

七路诸侯。集结大军四十万,陈兵于京兆。

曹操作为主人,亲自出面迎接众人。扫了一眼这大殿中地众人之后,不由得一阵感叹。

这大殿之中,端的是青春洋溢。

除了自己这些人之外,竟有半数青年。尤其是那孙策麾下,更是一个比一个年轻。

“诸公皆为当世豪杰,如今汇聚一堂,所为之事,就是那关中的董西平。”

曹操的场面话还是要说:“董俷占据关中,已成我汉室之心腹大患。若不能尽早铲除,任由其发展下去的话,定会给汉室江山带来诸多麻烦。今日之薰俷,就犹如昨日之强秦。我等当联手起来,抛弃往昔恩怨,共剿国贼,已复我汉室江山。”

其实,在座的人都知道!

所谓的汉室江山,早已经不复存在,如今不过是一个空壳子罢了。

但谁又能说出来呢?

这大殿中,少说有三方人马代表着汉室的血统。当然,那刘备的名头并不好听。

“丞相所言极是!”

众人齐声道。不过言语中有多少真诚,自然是另外一回事了。

曹操也非常清楚,想要这些人齐心协力,简直是一件不可能地事情。今日大家坐在这里,说穿了为的就是一个利字。天下熙熙为名而来,天下熙熙为利而去,古人诚不欺我!

坐在最下首的公孙康,是公孙度的儿子,年二十九岁,如今官拜乐浪太守。

这公孙康年纪虽轻,但是颇有能力。年初时当公孙度和樊稠焦灼的时候,正是公孙康出了个主意,与马韩结亲,联手夹击樊稠,使得樊稠兵败,自刎于乐浪。

至于结亲的人,就是马韩的郡主和公孙康。

公孙康说:“丞相所言极是,我父因身体有恙,未能前来。不过在我出发前,父亲曾说过,一俟丞相用兵,他将于幽州配合,定牵制住那乞活军,不能动弹半分。”

曹操也明白,这是公孙度如今能做到的极限。

他得幽州并不久,而幽州又是苦寒之地,此前近十年中,战事接连不断。加上他又与樊稠一场恶战,虽去了后患,可是元气大伤,正是需要休养的重要关头。

此次出兵两万,已经是公孙度的极限。

而且能拖住乞活军,于曹操来说,更是一件大好事……比起那带着十五万兵马到处耀武扬威地袁尚,公孙度所表现地诚意,无疑让曹操更高兴。而袁尚听公孙康说完,薄薄地嘴唇划出线,嘴角微微上扬。

显然。他并不看得起公孙康。

在七家诸侯当中,公孙康地背景恐怕是最为低下。

哪怕是刘备,如今也挂着个郡马地名头,而且又是国姓。虽说早年有点瑕疵,也说的过去。孙策和曹操,是官宦世家出身。当然孙策的底子相比之下,弱了些。至于刘表刘璋,正经的汉室宗亲,当朝汉帝的叔父辈儿,而袁家。更是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