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三章 锦帆贼(一) ( 6556 )(第2/4页)

水军在北方而言,并不重要。

但是于荆襄,却是不可或缺……

荆襄水道纵横,又有大江天堑。董迟早要对南方用兵,势必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做依托。

而南方,董并不是毫无根基。

明里有沙摩柯,暗地里又有周昕做掩护,若能建立水军,可在关键是起到奇兵的作用。

对庞统的这个计策,董颇为心动。骑军在南方难有作为,如今陆上有沙摩柯的五溪蛮营。如果真的能建立起一支水军的话,的确是非常圆满地一件事。但问题是,谁来担当主将?

沙摩柯……

董没指望他能组建出水军来。

身边的人,一个个都是陆上的猛虎。到了水里就变成了旱鸭子。唯有凌操和苏飞精于此道。

董很踌躇。应该派谁去呢?

一方面,董的确为他建立海军地想法而心动。但也知道,那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地事情。所以,需要人在北方打理,那么两个人就不可能同去……凌操久离江南,人地已经生疏。

那么派苏飞?他的能力成吗?

董非常为难,苏飞却找上了门。

“主公,若只是为水军督帅地人选而烦恼,飞倒是有一人可推荐。定然能符合主公的要求。”

“谁?”

“飞有一好友,乃益州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姓甘名宁。”

“甘宁啊……”董的身子猛然绷紧,惊讶的看着苏飞,“你所说的甘宁,可是甘宁甘兴霸?”

“啊,主公也知道他?”

废话。我何止是知道他。简直都快要哈死他了。

董心中苦笑……甘宁甘兴霸,当初他在历阳时。就曾经为秦颉推荐过此人。当时他提了三个人,除甘宁之外,还有周泰蒋钦。只可惜,周昕只找到了周泰和蒋钦,却没有寻到甘宁。

秦颉死后,蒋钦周泰,因不愿离开故土(至少他们是这么说),没有随黄忠投奔董。

后来孙策攻入了江东,两个大好的水贼居然投奔了孙伯符,不免让当时的董,感到失落。

为啥要投奔孙策,却不愿投奔于我?

为此,董对周泰和蒋钦的印象非常不好,甚至一度想要派人潜入江东,弄死他二人。

可没想到,居然在这个时候,听说了甘宁地消息。董不免心动,看着苏飞,等他他说下去。

苏飞说:“甘宁此人,少有神力,任侠而爽直。曾经被举荐为计掾,后来还列入候补的蜀郡郡丞。不过这家伙天生地好打不平,因乡绅横行,怒而杀之,而后独自一人就离开了家乡。”

董忙问道:“那后来呢?”

“中平元年时,他因信奉太平道,加入其中,为渠帅……”

“啊?”

董又傻了……

怪不得周昕打听不到甘宁的下落。中平年间,那时候朝廷对太平道正严厉打击,想必甘宁也要躲风声,所以才不知所踪吧。打击的好,打击的妙,要不然的话,可能又投了孙伯符。

苏飞见董闻太平道三字后,并为动怒,虽则神色复杂,但却是好奇多过于生气。

当下大着胆子说:“中平元年后,我和甘宁一起,在浣江之上为水贼,藏于洞庭湖之中。”

董突然说:“伯玉,照你这么说……你也曾经是太平道地人吗?”

“这个……”

苏飞心里一阵慌乱。董说地没错,当年他和甘宁就是在太平道时结识。那年他二十,而甘宁十六。对于这个新加入太平道的小兄弟,苏飞一直都很照顾,而甘宁也视苏飞为兄长。

他一直不敢对人说这件事,特别是投靠了董之后。

苏飞很清楚,董对待这个教徒地态度。说穿了,当初太平道不就是因董,而提前举事?

天晓得,这位主公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后,会不会对自己生出疑虑。

不过,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也没什么可隐瞒的了。苏飞一咬牙,跪在董的面前道:“苏飞欺瞒主公甚久,实罪该万死。不错,当年飞亦加入太平道,与甘宁同为长沙小渠帅。”

董一把将苏飞拉了起来。

“伯玉,你这是干什么?你何罪之有?”

“飞知主公视太平道为妖邪,所以一直不敢说出真相。不过此事,连大公子也不是很清楚。”

苏飞口中的大公子,指的是顾雍。

董笑了起来,“伯玉。我想你弄错了。我并非讨厌视太平道为妖邪,事实上包括佛教,我也非常的赞赏。人不可无信仰,不可不敬天地。不敬鬼神。我曾读过你们太平教的《太平清领道》。有时候还能有所得。我所恨者,是那些以宗教为幌子。行愚民之法,做妖魔之事的人。”

“主公……”

苏飞不禁心中激动,眼泪都差一点掉了下来。

董说:“你接着说那甘宁的事。”

“兴霸喜奢华,常以锦帆为号,但是我二人藏于洞庭的时候,他基本上是听从我地号令。后来,兴霸于大江上劫杀了荆州大族王氏的人,我知王氏不会善罢甘休。就让兴霸逃离……后来的事情,您也知晓了。我被抓。但咬死不是我做的事情,顾老爷恰好经过,救下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