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八章 另有蹊跷 ( 8906 )(第2/5页)

“刘先……看上去似乎很不简单啊。”

董话有所指。他下定了决心,不负刘辨。却不代表着他会任人宰割……当年在雒阳经历过无数次的腥风血雨,遭受到了很多算计。所以到了今天,对于不受控制地人物,总怀有戒心。

刘先能够提出这样地建议,说明这个人的头脑,很不一般。

法正带着董冀,也在旁边聆听。

于是开口道:“主公,对于刘先,下官也曾留意过一段时间。自圣上登基以来,各地有不少宗室前来投奔。不过刘先准确地说,并非属于宗室,而是当初刘表在退回荆州之后。派来的使者。此人曾经担当过刘表的别驾……不过为人颇庸碌,在任五年中。未有过什么成绩。”

这番话说的很有趣。

陈宫顾雍石韬等人率先听出了法正话语中隐藏的意思,随后董也一下子反应了过来。

“孝直是说,刘先背后有人?”

法正不置可否,“刘先抵达长安之后。一开始也没有表现出太过高明的地方。想必陈大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忽视了此人。皇上请陈大人安排刘先地时候,陈大人任他为长安令。”

这一番话,不无为陈宫开脱之意。

法正已经知道了他在年后将会被调往幽州任职。到时候在名义上,将隶属于陈宫的治下。

就这一点而言,先和陈宫打好关系,至关重要。

陈宫果然感激地看了法正一眼,虽然没说什么,但一切尽在不言中。

“会不会是刘景升在暗中操控?”

“颇有可能……自刘先上疏组建卫军的折子以后,下官就已经命人将他严格的控制起来。不过,他行事非常谨慎,也没有和任何官员有纠结,至今尚未发现他有什么不妥的行为。”

这是一种惯性思维。

刘先来自荆州。自然和刘表有关。

不仅是法正如此想,包括陈宫顾雍等人,也如此看待。

反倒是一直静静聆听地董冀。嘴角微微一撇。这细微的动作,被董一下子看到了眼中。

微微一笑,“我儿,可有什么看法?”

董冀躬身道:“父亲,孩儿以为。那刘先甚可能和荆州。无关联。”

“哦?”

“刘景升,不过爱好虚名之辈。徒有其表……刘先非宗室,他怎会重视?此次将刘先派至长安,也只是投桃报李,未必会有什么心思。此人若有野心的话,父亲与曹操雒阳鏖战时,怎会没有半点动作?他麾下也非没有能人,只需一支奇兵偷袭汝南,则联军必然会大乱。”

汝南连接徐州、豫州、荆州和扬州……

董冀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那我儿以为如何?“孩儿以为,刘先必有高人指点。只是那高人不在荆州,而是在他身边。”

“身边?”

法正蹙眉想了想,“应该不太可能。刘先来长安时,除两少年外,似没有旁人。那两个少年,一个十五,一个年仅八岁。至于他地家人,还是委任他为长安令之后,刘表才派人送来。”

董冀一笑,“十五……足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了!”

董想了想,“那两个童子叫甚名字?”

三国之中,不泛天才儿童。如果刘先身边的人也是天才儿童的话,说不定还真的被董冀说中。

陈宫道:“刘先身边两少年,一个是他的外甥,名叫周不疑,年十五岁;另一个名叫寇封,年九岁耳。寇封本是长沙罗寇氏族人,后家道没落,遇刘先后,而被刘先收为了义子。”

寇封?周不疑?

两个对董而言,显然是非常陌生的名字。

但陈宫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董吃了一惊,“不过寇封在年中时,随了刘先的姓,改名做刘封。”

刘封?

那不是刘备的干儿子吗?

乱了,好像所有的东西,都乱了……

在演义中,刘封虽不算太出众,却也不是简单地角色。而那周不疑……莫非也是个牛人吗?

不管怎么说,董如今知道了一件事情。

那位罗老大的演义里面,有太多的虚华不实之处。保不齐这周不疑,是他遗忘掉地角色。

“孝直,从今日开始,把对刘先的注意力,给我放在那两个小子的身上。”

说着话,董看了一眼董冀。却发现董冀的目光灼灼闪亮,似乎已经胸有成竹了……

如果那周不疑真的是个厉害地主儿,和董冀地年纪相差不大。想必更会得到董冀地关注吧。

众人接下来,又谈论了不少事情。

陈宫向董提出了补充承明殿人手地事情。因为大战将歇之后,需要处理地事情,实在太多。以陈宫顾雍二人的精力,显然有些捉襟见肘。可是。董也对这个问题,无甚解决之法。

在讨论了一番之后,董决定,把诸葛瑾由右扶风抽调入承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