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三章 长安(二) ( 6676 )(第2/4页)

他在华雄耳边,低声细语了几句话。

华雄刚开始脸色很阴沉,但渐渐的就听出了些许端倪,脸庞也露出了光采,连连点头,“正当如此!”三十万大军整戈待发,而班咫自己则带了三千铁骑,先行抵达戍县,准备向华雄述职。

至少在他的公文里,是这么说……

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明白,班咫这是来探口风了。如果稍有不对劲儿,他就会立刻起兵造反。至于那三十万大军。可以在一日之内,抵达戍县。而掌控这支兵马的,正是班咫最信任地一个人:晏明。

天气很好,阳光也很明媚。

班咫率领三千铁骑入城之后,他一身戎装,大步流星的走进了府衙中。

早在他抵达之前,就已知道华雄病入膏肓的事情。而戍郡的兵马,也没有任何异常地举动。

不管怎么说,他班咫也是老人了。

在西域各部兵营中。也有许多至交好友。西域只要有风吹草动,他能第一时间知道。

这,也算是有恃无恐吧。

华雄在幼子华荣的搀扶下,颤巍巍走进了大堂。

班咫上前,插手行礼道:“末将班咫,参见华老将军。请恕末将甲胄在身,无法行全礼参见。”

华雄一摆手,“巨源莫多礼。都是老朋友了,无需说这种见外的话,请坐!”班咫随华雄坐下。但并未放松警惕。在进大堂之前,他就观察过周围的状况。这大堂四周,似乎没有什么埋伏。大堂上,除了一个佝偻着身子,看上去七老八十的老翁,在一旁伺候。除此之外,整个府衙中。显得非常平静。

有没有埋伏,班咫能感觉的到。

也算是身经百战地人物了,班咫的直觉,还是非常敏锐。

华荣奉上了酒水。

班咫疑惑的说:“怎可烦劳小公子?”

华雄一笑,“巨源莫怪。我这里也没什么奴仆,老妻也生了病,几个婢女在后面伺候着。只这一老奴,是当年随我一同投奔太师地老兵。如今是又聋又傻,整日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这里站着。二十余载刀光剑影。他一直在我帐下效力。现如今,老习惯怕是无法改掉了。”

班咫扭头看了一眼那老奴,的确是有几分军旅之气。

“二十余载……老将军也算是元老功臣了,怎么这府上还是和当初一样,连个奴仆都没有?”

“要那些人伺候作甚?”

华雄说着,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旁边华荣连忙摩挲他地后背,好半天才算是缓过劲儿来。

“我就一粗人,以前行军打仗时,有亲兵伺候。现在呢,身体不行了。也上不得战马了……我就打算着,等凉王结束了关东的战事,平静一些后,向凉王请辞,带家小回老家休养。”

“老将军与凉王功劳不浅。且又是两朝元老。却……昔日和我一同效力地小子们,如今不是封侯就是拜将。而老将军却被扔在这西域荒凉不毛之地……凉王对老将军。实在是不公平。”

华雄一笑,却未接口。

班咫犹豫了一下,“老将军,实不相瞒,班咫此次回师,是接到了皇上的旨意,回转长安。”

“哦?为何我没有听说过?”华雄看着班咫问道。

班咫说:“此乃密旨!”

“密旨?”

华雄眼睛一瞪,突然拍案而起,“怕不是密旨,而是想要谋逆吧。回转长安,你一人回就足够,为何还要带着你那三十万大军前来。莫不是想要让那三十万人马,留在长安屯田种地?”

班咫的脸色微微一变,却显得非常冷静。

“老将军,话不能这么说。究竟是谁谋逆?怕是不一定吧。当今是汉室的天下,凉王把持朝政,令皇上有名无实,如傀儡一样。我听说,关中今年遭逢大旱……可凉王不思安抚百姓,反而妄自兴征伐之事,置百姓与水深火热中,其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怕也尚未可知。”

华雄怒道:“班巨源,休得胡言乱语。”

“胡言乱语?”班咫冷笑道:“是不是胡言乱语,您心里比我明白。不瞒您说,我此次奉密旨回转长安,正是为了助皇上重掌朝政。我知道老将军在西域德高望重,而且和汉安李侯颇有交情。所以想要劳烦老将军出面,为我打开西域沿途关隘……我可保将军以后封王拜将。”

“尔……”

华雄气得说不出话来。

班咫说:“我也不怕老将军留我。且不说你这戍县城中,除了八百郡兵再无旁人,附近各营兵马,也有不少答应同我一同入京。呵呵,就算他们要来解救。无两三个时辰,却是抵达不得……而我手中三千铁骑,都是身经百战地勇士。控制戍县,支持我大军抵达,绰绰有余。”

华雄瞪着班咫,突然间也放声大笑起来。

“班巨源,难道你不怕我杀了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