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章 十万匈奴血(二)(第2/3页)

车到山前必有路,还是见招拆招吧。

刘阚心里也非常的清楚,自己现在没有任何去抗争,去改变的机会。

地位悬殊太大,和蒙恬嬴扶苏他们这等人比较,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罢了。

更何况,在他们上面,还有那千古一帝的至高存在。争个什么?又改变个什么?只怕到最后,什么都争不到,反而落得个凄惨下场。

刘阚想到了这里,心情没由来的轻松了许多。且行且看,看这大秦朝和自己。究竟还有多久的缘分吧。

就在刘阚在临河渡口长吁短叹,夜不能寐地时候,朐衍城中。同样是***通明,一派不夜天的架势。

蒙恬在入夜之后,率部进驻朐衍。*****

蒙克率领众人把蒙恬大军引进了城中。然后将城防全面交接给了蒙恬,便退到了一旁听命。

蒙恬并没有急着询问战果,而是先向人打听刘阚的情况。

当得知刘阚率部去偷袭临河渡口地时候,蒙恬也不禁被刘阚这种胆大包天的行为吓了一跳。

但不得不承认,如果冒顿真的率部过河,以后肯定会给河南地造成巨大地麻烦。

继续攻击?

蒙恬目前还没有这个打算。这次能迅速的夺取河南地,完全是因为刘阚这么一个因素的存在。

如果不是刘阚在富平杀死了左贤王屠耆。这场战事也就不晓得何时能够结束。

饶是如此。此次北疆之战,前前后后共调动了五十多万兵马。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五十万人的大规模作战,每日消耗钱粮无数。

大秦统一不过七载,还远远无法支撑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攻击大河北岸,除了要面临狗急跳墙的匈奴人之外,还要面对复杂的环境和绵长地补给线。此外,还有月氏国和东胡这两头庞然巨兽在一旁虎视眈眈。也许二十年、三十年……中原一切都平定下来。就能渡河而战。

但是现在,却不可能。

所以,蒙恬一方面担心刘阚等人地安危,另一方面又期盼着刘阚等人可以成功。===

在反复思忖之后,蒙恬把他手中的一支精锐人马,交给了蒙克率领,同时命蒙克带着樊哙屠屠,任敖陈平李成五人。立刻动身。赶赴临河渡口。也许已经晚了,但总好过没有行动。

刘阚留在朐衍的兵马。不过七八百人而已。

而且历经连番苦战,早已疲惫不堪,难以再长途跋涉作战。蒙恬交给蒙克的这支兵马,名为楼烦军。清一色得楼烦人组成,虽然仅止三千,可是战斗力极其惊人,骁勇善战,悍勇无敌。

此次在昭王城大败匈奴军的骑兵,就是以楼烦军为先锋。

整个北疆,也仅仅有一万楼烦军而已。蒙恬把楼烦军交给蒙克,并告知蒙克,如果见到刘阚,需将虎符交由刘阚掌握,蒙克自动归入刘阚帐下效力。他将会派大军,随后进发临河。

这楼烦,是北狄的一支,大约在春秋之际建国。

其疆域大致在后来的赵国边境,也就是后世的山西省北部,保德、岢岚、宁武地区附近。

战国时期,列国之间战争频繁。

楼烦国意气兵将强悍,善于骑射而著称,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屡次对相邻地赵国造成威胁。后来,赵武灵王就是向楼烦等国学习,推行胡服骑射,使得赵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并最终消灭了楼烦、林胡等国,攻占中山国,开疆扩土,成为鼎鼎大名的战国七雄之一。

不过,赵国虽战胜了楼烦国,却没有攻杀他们的人马。

反而采取了致其兵的策略,把楼烦兵马收容改变,从而使得赵国的兵力变得更加强大。

白起长平之战以后,楼烦国的领地被秦国占领,楼烦兵马就被并入秦军之中,称之为楼烦军,是边军战斗力最为强悍的一支人马。

蒙克初得三千楼烦军,自然喜出望外,带领陈平李成等人连夜动身,以急行军的方式进发临河。

蒙克走了,可是蒙恬仍无法安睡。

在书案之上,有一封从咸阳六百里加急送来地诏书。

“闻卿大获全胜,朕甚欣喜。

然则胡祸为我大秦心腹之患,卿不可效仿妇人之仁,心慈手软。朕当于咸阳宫等候佳音。”

这是始皇帝亲自所书地诏书,由中车府车士连夜送至蒙恬手中。

词句极其温和,但是蒙恬却嗅出了始皇帝心中的不满。此前报奏朝廷时,蒙恬曾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河南地被俘地匈奴人,已经超过了十万之数。该如何处置?蒙恬建议始皇帝,将这十余万,乃至更多的匈奴人迁至中原,慢慢的将其同化。可现在看来,始皇帝对他的这个建议,似乎非常不满。不可效仿妇人之仁……大秦心腹之患……这字眼儿非常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