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上邪(第2/3页)

谁来接手这件事?

且不说事情发生在济北郡,原本就是故齐国的领地。当地豪族大户多不胜数,民众对老秦也颇有怨念。再加上已经过了些日子,可以想象出来,若追查这件事情,一定会困难重重。

更何况,如果追查失败,还要承受始皇帝的怒火……

所以,当始皇帝询问地时候,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接手。这也让始皇帝嬴政更加地愤怒。

最后还是大将军冯劫站了出来。“臣有一人推荐,也许能担当此事。”

嬴政强压着火气问道:“不知大将军要推荐什么人呢?”

“臣曾听人说,泗水都尉刘阚足智多谋,且勇武果敢,有大将之才,甚得大公子的看重。上将军蒙恬、上卿蒙毅也多次在臣面前夸奖他。说他知晓律法,能临危不乱,且心思缜密。

如今,泗洪地区平静,没有任何异常。

陛下何不诏令刘阚都尉以泗水都尉之职,暂领廷尉正之责,出面彻查济北郡梁父山之事?”

廷尉正。是廷尉属官,执掌刑狱之事。

如今,朝廷因为李斯被提拔为丞相,使得廷尉一职暂时空缺。

按照秦法,似廷尉这种职务,刘阚年纪太小,肯定无法担当。而且始皇帝也不可能让他担当。

冯劫也清楚这一点,故而只让刘阚担当廷尉正。

以军方都尉之职,出任廷尉正地职务,倒也能说的过去。嬴政在寻思了片刻之后。便同意了冯劫的建议。

嬴政原本就因为程公纸和秦清的缘故,而对刘阚有所关注。

加之蒙恬蒙毅两个他最为信任地人,都曾经推荐过这个刘阚。也使得嬴政对刘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次追查梁父山之事,正好可以观察一下刘阚的手段。如果真的如蒙恬蒙毅所说的那么优秀,再加上刘阚老秦人的身份,嬴政还真的是很愿意,好好地把刘阚培养一下。

毕竟,朝廷中的老人一个个离去。正需要新鲜的血液加

扶苏不愿意让刘阚承担此事!虽然他看重刘阚,可刘阚的年纪毕竟是太小了,未免经验不足。

搏杀疆场,出谋划策……或许刘阚能够担当。

可是梁父山这件事情,关系重大。又加之是发生在故齐之地,环境复杂。就算是一个老臣出面,都未必能够处理得当。何况刘阚才二十一岁,又怎么可能担当起如此重要的任务呢?

当然了,扶苏也很清楚。父皇决定下来的事情。很难再有改变。

再说了,这对于刘阚未尝不是一个机会。一次磨练。即便刘阚失败,扶苏也有把握在始皇帝跟前保下刘阚。也许这样一来,刘阚会更加忠于自己……也说不定,他真的能完成任务?

所以扶苏虽然不太高兴,但也没有反对。

在私下里,他对始皇帝进谏说:“父皇,刘阚虽有才能,然则究竟年纪尚小。济北郡情况复杂,儿臣担心,刘阚难以镇住当地官员。儿臣以为,还需有一人在背后指点和支持……三川郡郡守李由,乃丞相之子,精通刑律,足智多谋,且对父皇忠心耿耿,何不让他暗中协助?”

扶苏的想法,嬴政自然能觉查出来。

不过想想也是!

梁父山之事关系重大,刘阚一人恐怕也难以担当重任。

所以嬴政答应,让李由在暗中协助。但是在明面上,还是由刘阚追查此事,并且要尽快开始。

李成受扶苏指派,将负责协助刘阚!

在传达完了始皇帝的旨意之后,他就暗中观察刘阚的反应。

刘阚沉吟片刻,沉声道:“既然陛下诏令,刘阚自当奉诏……那就请等我三天,待我把这边地事情安排妥当,立刻随你前往三川郡。这样吧,你先休息一下,晚上我为你摆酒,接风洗尘。”

李成也知道,刘阚是要去和巴曼商议。

当下点了点头,随着审食其一起,前往厢房安顿下来。

回到书房中,巴曼等人都还在。一见刘阚进来,众人连忙上前询问。

刘阚阴沉着脸,把事情讲述了一遍。不过他还不清楚究竟是什么任务,故而也没有详细说明。

“陛下亲自下诏,恐怕事情不小吧!”

巴曼不由得有些担忧起来。同时心里又生出一抹酸楚,因为她知道,刘阚怕很快就要走了!

细想起来,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恍若做梦一般。

原以为刘阚来了,自己的终身大事能有个了结。可没成想,祖母突然间故去,秦家四分五裂。若非刘阚在她身边,巴曼真不知道自己能否撑过去。有刘阚在,不管遇到什么麻烦,巴曼都不觉得担心。现在刘阚马上就要走了,巴曼感觉着自己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一样。

靠山没了,主心骨也没了……

巴曼地心思,变得格外复杂。不知道刘阚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