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第3/3页)

叔孙通显得很高兴,“通自然没有意见。阿阚前往济北郡,我这个做兄长的,又怎能袖手旁观。

不过……”

刘阚心里一紧:莫非他还有其他想法?

叔孙通说:“此去济北郡,关系方方面面,情况极为复杂。且齐地多鸿儒,饱学之士多如牛毛。通希望能从郡守身边再借调一人……只是不知道,郡守能否割爱?”

李由一怔,“叔孙先生想要何人?”

“吴辰!”从叔孙通的口中,吐出了一个极为陌生的名字。

刘阚从未听说过这个人,不由得疑惑的看了一眼李成,那意思是说:你知道吴辰是什么人吗?

李成,眼中流露出迷茫之色。

李由笑了,“原来先生是要我那师弟出面……恩,吴师弟精通刑名之学,远胜于由。若非尚不足入仕年纪,家父早就把他调回咸阳去了。他留在我这里也没什么事情,随刘兄弟一同前往济北郡,倒也算不得什么难事。这样吧,这件事我答应了,只不过我还有一个条件。”

刘阚听明白了。

原来这吴辰,居然是李斯的学生。

想必是因为年龄的关系,所以还没有入仕,故而留在李由身边。

刘阚不明白带上这吴辰有什么关系,可想来叔孙通不会无的放矢,这个人一定是有大能耐。

当下道:“郡守请讲当面。”

“我那小师弟与我父亲是同乡,也是我父亲最看重地学生。他记忆力极其惊人,有过目不忘之本领。只是身子骨……刘兄弟带他去,还请多加照顾,莫要累坏了身子,由这里拜托了!”

原来如此!

刘阚连忙起身答应,又是一番感激。

带众人重新落座之后,李由神色一肃,鼓掌示意亲随清空庭院,“在座几位,都将卷入梁父山之事当中。由也就不在隐瞒,不妨实话交代。梁父山之事,据由所知,似乎迁涉颇广。

其中那田三分的意思,我也大致上有了一个了解。

最让人难以揣摩的,就是晏子生生这句谶语。依照谶语所言,唯有这齐晏子出现,才会有田三分的局面。问题是:齐晏子何人?齐田不足虑,而这晏子才是心腹之患。如今济北郡已经是人心惶惶,更大有向齐地继续扩散的趋势。都尉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这个晏子。只要能拿住晏子,余者皆不足为虑。此事迫在眉睫,望都尉尽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