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千字文(第2/4页)

始皇帝在成功收回了对巴蜀的控制权之后,大度的给予了巴曼许多特权。当然,这诸多特权和当年给秦清的特权不能同日而语。可是对于巴曼而言,足以建立起一支和秦枳对抗的力量。

蜀中巴人,随之分为两派。

秦枳虽然失去了朝廷的支持,但是却掌握着大笔财富。加上秦枳与许多土著巴人关系密切,所以隐隐形成了一股势力。而巴曼,凭借巴人商行的力量,加之始皇帝给予的特权,事业也蒸蒸日上。不过巴曼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在蜀郡。毕竟,巴棘在蜀郡,能给予她很多支持。

于是,昔日巴蜀,以江阳为界。划分为两个部分。

巴曼在唐厉地帮助下,并不急于扩张势力,而是一步步的发展。

如今,巴曼的主要精力,是向沫水和青衣水流域发展。沫水和青衣水,都是江水上游的支流。流域之中也是以巴人为主。按照唐厉的规划,当巴曼在两水流域站稳脚跟之后,就向江水上游渗透。如此一来,巴曼就可以在蜀郡彻底站稳,然后徐徐,向东南邛都夜郎国发展。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先巴蜀,后云贵!

唐厉的这个谋划,倒也颇符合刘阚地意思。巴曼不可能向巴郡发展。也不能向巴郡发展。

始皇帝需要的是一个分裂,相互争斗的巴蜀,而不是一个一人独大地巴蜀。

不过。巴曼要发展,手里地资源,相对缺乏。特别是人才,更是巴曼的一个大缺陷。掰着指头算,审食其曹无伤,由于背着官府地身份,不可能出面帮忙。张苍年纪大了,又背着一个通缉犯的身份,也不适合出面。至于唐厉可在幕后运筹帷幄。可是实际操办的人员,并不算多。

江阳佐史李兴,倒是向巴曼推荐了几个人。只是,李兴的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家族。

此人是当年蜀郡太守李冰的后代,他所推荐的人,也大都出自成都李家。如果全部任用的话,势必会造成尾大不去的局面。必须要有另一派力量出面给予制约,才能更好地发展。

唐厉建议。由刘阚从楼仓抽调几个人,入蜀郡协助。

经过一番商议,刘阚决定派出周昌苦行者两人前往蜀郡。再加上已经动身启程,前往蜀郡协助造纸的程邈,在短时间内,巴曼不需要为人手方面的事情而操心。至于以后?到时再说吧!

“父亲!”

门外传来了一个童稚地声音。

一个五岁大小的童子,走进了书房。

“平安,有事吗?”

看见这童子,刘阚的脸上。立刻露出了一丝笑意。

童子。正是刘阚的儿子刘秦。平安是刘秦的小名,年方五岁的他。非常聪慧,已经能读书识字。

吕不止一次的和刘阚提起,想要给刘秦找个老师。

只是刘阚回到楼仓之后,就赶上了那场灾祸。之后一直忙着处理各种事情,没有时间考虑。

要说起来,楼仓镇里,能识文断字的人可不少。

不论是陈平也好,曹参也罢,还有蒯彻安期贾绍,包括刘阚在内,都可以教导刘秦。

但吕却都不满意。

“道子长于阴谋,所学阴鸷;蒯彻贾绍精于诡辩,也非良师。曹大哥倒是正常一些,可前些日子,我发现他居然在教平安老庄之术……我不是说老庄之术不好,可平安才不过五岁啊。

我觉得,应该教给他一些正常的东西,适合于他这个年纪地东西。

太深奥的学识,实在不适合平安现在的年龄……阿阚,你还是想想办法,看能否再找个人?”

哈,这可真的难坏了刘阚。

他如今公务也很繁忙,哪有时间考虑这些?

再说了,他认识的读书人,除了楼仓这些个擅长于阴谋诡计的家伙之外,大都是朝中官吏。

刘秦走到刘阚身边,“父亲,奶奶让您过去一趟。”

“现在吗?”

刘秦点点头,“还有,娘让孩儿问您,什么时候给孩儿找个先生?“哦……”

刘阚放下笔,把公文折起收好,然后一把抱起刘秦。

一边走,一边笑呵呵的说:“平安喜欢读书识字?”

“是!”

刘秦挠挠头,却羞涩一笑,“不过我不喜欢道子叔叔他们教给我的东西,好闷啊!”

想想也是,曹参教的是道德经,陈平蒯彻他们教地,是阴符经,商君书……安期还好一些,传授的是黄帝内经。这些东西,连刘阚都看着头疼,更不要说一个年纪只有五岁的孩子。

“等爹爹闲下来,一定专门编一本平安喜欢的书!”

话说出来了。可就一定要去做。

可是教给刘秦什么呢?

英语之类的肯定不太可能……而刘阚前世所学的东西,大都与时代不符。刘阚抱着刘秦,一边走一边想。绞尽了脑汁,当刘阚快走到后宅院门口的时候,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