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章 伴驾(三)(第2/3页)

会稽山,本名茅山。

因大禹王当初治水完毕之后,召集了天下诸侯前来,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者,大会计也。大禹王在此次诸侯大会上,斩迟到地防风氏,而坐稳了共主之位。^^^^

会稽山因此而闻名天下,后大禹王更葬于会稽山。

始皇帝自比功盖三皇五帝,可是在名义上,还是要尊一尊大禹王。

而且,他此次巡狩东南,还有另一层深意。楚地是反秦势力最盛的地方,楚人性蛮,那些六国余孽藏于民间,难以寻找。所以,他要借巡狩之际,宣扬大秦之威风。以震慑反贼。

在诸暨,始皇帝和颜悦色的召见了会稽郡大小官员,勉励有加。

而后择黄道吉日,登山祭祀大禹王。

由于之前在钱塘出了一场意外,始皇帝此次登山祭祀,没有再带着小公主赢果。让小公主赢果和随行嫔妃都留在诸暨行营之中,并让中尉骑军留守看护行营。毕竟,在山林之中,骑军的作用不会太大。行营地势空旷。若遭遇袭击,骑军的杀伤力。也远远超过了步军。

刘阚作为中郎骑将,奉命留守行营。

这可不是一个好差事。行营分内外两部分。

内营是始皇帝的临时行宫所在,嫔妃们大都居住于此处。随行的大臣,都在外营靠近内营的地方居住,有五百铁鹰锐士,驻扎于此地。中尉军则分驻外围。又有步军、车兵和骑军划分。

骑军原本不在行营驻扎。而是在行营旁侧,另立小营。

始皇帝登山祭祀。带走了大部分兵马。但行营之中,除了刘阚所部的骑军之外,还留有兵卒守卫。

刘阚的骑军,也从小营移至大营外围。

始皇登会稽山去了……马上就是清明节了,始皇帝选这个时候登山,恰好也应了这祭祀地习俗。不过,清明节头两日,还有一个寒食节。据说这是为了纪念晋文公大臣介子推而立下地习俗。===

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烟火用熟食。

刘阚早已有了准备,命人准备了许多麦饼。以防在寒食节期间生出事端。

这一天。刘阚巡视行营完毕,回到军帐之中坐下。

“信。取些麦饼来!”

寅时率部巡视,眼看着已快辰时,刘阚的肚子,不免饥肠辘辘。

若是在平常,刘阚这已呼唤,刘信会快步赶来听命。可不知为什么,今天却有些奇怪。刘阚连叫两声,刘信却始终未出现。眉头不由得一蹙,刘阚站起身来,迈大步往军帐外走去。

“薛鸥,可见到刘信了吗?”

薛鸥摇了摇头,“未曾见到……都尉有事吗?小将这就去找他过来。“算了,先给我取些髓饼来。”刘阚想了一想,又吩咐道:“顺便去他地营帐里看看,叫他过来。”

“喏!”

薛鸥领命而去,不一会儿有亲兵送来了一盘髓饼,摆放在刘阚的面前。同时,还端来了一斛水,放在桌案上。刘阚咬了一口髓饼,端起水来正要饮用,这时候,军帐外传来一阵骚乱。

“甚事喧哗?”

刘阚放下手中的食物,蹙眉问道。

“启禀中郎骑将,有行宫内营派来使者,说是有要事求见。”

行宫内营?那不是嫔妃们居住的地方?刘阚疑惑的站起身来,有点不明白,内侍过来有什么事情找他。要知道,中尉军虽为王族亲军,但素来不与内廷有瓜葛。始皇帝也非常忌讳这个。

想当年,皇太后赵姬淫秽宫廷,险些对始皇帝造成威胁。

所以始皇帝决不允许内廷中的人,和外臣有联系。****即便是他最信任地赵高,手中也只有中车府而已。没有始皇帝的命令,赵高也无法对外臣指手画脚。至于内廷嫔妃,权力也更小。

刘阚走出军帐,见外面有一黑衣内侍垂手而立。

不是赵高……赵高作为中车府令,随始皇帝一同登会稽山去了。眼前地这名内侍,装束虽然和赵高没什么区别,但不管是在气度上,还是在外形上,都有天壤之别,是个普通内侍。

“刘中郎!”

内侍一见刘阚出来,快步上前。

刘阚沉声道:“你是何人?为何事而来?”

“内臣是韩妃身边的黄门,贱名百里术……里面出事了!韩妃命内臣来询问,今日可有人出营了?”

出事了?出什么事了?

刘阚激灵灵打了一个寒蝉,内营如果出事,那守卫行营地人,可就都要有大麻烦了。他连忙转身询问身边的人,但是却没有人看见有人出去。百里术一脸的焦虑之色,可以看得出来,一定是有什么人不见了。刘阚犹豫了一下,轻声问道:“术黄门,是不是内营有人失踪了?”

百里术点了点头。伏在刘阚耳边道:“小公子和小公主,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