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伴驾(六)(第2/3页)

不过……”

“不过个甚?”

赵高似有些犹豫,吞吞吐吐道:“老奴听人说,刘中郎在苎罗山上,曾有扛千斤之鼎的事迹?”

始皇帝一怔,“确有此事!朕已派人去看过,他的确曾扛鼎抛掷。你这老货,说话吞吞吐吐,究竟想说甚?直说便是……”

“老奴斗胆,听说此事之后,倒是想起了另一件事情。”

赵高轻声道:“陛下可记得三十年间,您二次巡狩东方,在博浪沙遭遇反贼以铁椎刺杀之事?”

始皇帝疑惑的看了赵高一眼,没有开口。

这件事他怎可能忘记!

当初在博浪沙,若非风沙太大,使得铁椎误中副车,只怕是性命难保。这件事情,始皇帝记忆颇深。只是他不清楚,事情已过去这么多年。赵高怎么突然间,提起了博浪沙这件事?

“当时距离虽远,但老奴却隐约看清楚了刺客的身形。那刺客,身形巨大,力量极为惊人。

后来,老奴派出去的中车府车士。曾在孟诸泽遭遇伏击。对方用地是飞凫箭,而且是竟有大黄参连弩改良后的十二石强弓。中车府车士尸体上的箭矢,似乎和刘中郎所用箭矢相同。”

始皇帝闻听,眉头微微一蹙。

“你的意思是……”

“老奴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有些巧合。那孟诸泽,就在砀郡和泗水郡之交,是通往沛县的捷径。天底下,有刺客那般体魄地人不多,至于似刺客那般惊人的神力。更是少之又少。老奴后来曾追查此事,但刺客却石沉大海,再也没有消息……陛下。老奴不是怀疑刘中郎……”

赵高心里面很失意,所以也不会让刘阚得意。

他看得出来,始皇帝对刘阚很看重。虽然不一定能动摇得了什么,却也可以让始皇帝怀有戒心。

只是,他这一番胡扯,却恰巧说了个**不离十。

始皇帝眉头紧锁,“赵高,你过来!”

赵高惶恐上前两步,可未等他站稳身形。始皇帝突然间抄起桌案上的青铜镇纸,狠狠砸了过去。

“你这老货,胡言乱语!”

始皇帝怒道:“三十年时,那刘氏子才多大地年纪?十五六而已……时刚被朕赦免了罪名不久,往北方求燕酒之方。朕在博浪沙遇刺时,他尚在故赵之地,难不成还会分身刺杀不成?”

“啊……”

赵高顿时张口结舌,不知如何解释。

也难怪,始皇帝既然下定决心要用刘阚。岂能对他地过去不做了解?

本来,赵高如果不提博浪沙刺杀之事,说不得始皇帝真的会怀疑刘阚。可恰恰是当时刘阚留宿怀县,并留有通关关碟可以证明。如此一来,始皇帝自然不会相信赵高地这番话语,并且更因为这原因,勃然大怒,“刘氏子出身来历,皆由任嚣呈报。二蒙卿家也作出了担保。

你这老货。莫不是想要告诉朕。那南北两疆的统帅,都曾参与了刺杀之事?

若非念在你往日劳苦功劳。真现在就砍了你的狗头。休要在朕面前废话,速去唤李斯过来。”

镇纸,把赵高砸的头破血流。

连滚带爬的逃出了大帐,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不一会儿的功夫,李斯迈步走进帐中。

“陛下!”

始皇帝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沉吟片刻之后,沉声道:“苎罗山那伙人的来历,可曾打听清楚?”

“陛下,已经清楚了。”

李斯神色恭敬道:“为首之人名叫项籍,字羽,乃楚国大将项燕之孙,自幼被其叔父所收养。

当年泗洪之乱时,项梁因受到牵连,带着项籍兄弟逃到了句章,并且在本地人的掩护下,很快站稳了脚跟。如今,那项梁是句章大户,项籍在苎罗山惹出这许多是非,怕还没得到消息。

臣已命殷通率领兵马,火速赶赴句章,捉拿项梁叔侄。

估计,很快就会有结果……”

始皇帝对于这个结果,很满意。

他点点头,想了一下之后,沉声道:“告诉殷通,尽量捉活的。待真巡狩东方后,把那项梁叔侄押送到咸阳去。朕久闻项燕之名,人称楚之大贤……哈,朕倒要渐渐,大贤之子,是甚模样?”

李斯道:“那句章长,还有诸暨官员,如何处置?”

苎罗山上出了这么大地事情,诸暨官员难辞其咎。而句章县长,其治下居然有这样一个人在,同样难逃处置。李斯很清楚,始皇帝此次巡狩,重在安抚。所以,他尽量不使始皇帝迁怒百姓。至于那些官员……与他李斯何干?

始皇帝一摆手,“诸暨句章两地官吏,全部斩首,夷其三族,家产全部充公。”

“遵旨!”

“李斯,朕欲赏赐那叔侄二人,你有什么看法?”

李斯先一怔,很快就明白了始皇帝口中的叔侄指的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