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九原(第2/3页)

他深受内讧之苦,更在燕赵谋士的指点下,审时度势。

东胡是阿利的依靠,故而他不会和东胡翻脸……至少在目前,他绝不会和东胡人翻脸。

所以,栾提阿利选择了南下。

但又不是似从前那般铁马金戈,而是有克制的南下,与中原人频频接触。

为了取得中原人的好感,阿利还请人给他起了一个中原人的名字。他部落所居靠近故燕之地,故而以燕为姓。又因部落之畔,有一死水,终日不动,名之为奴,并有表字。为十二郎。

郎通狼音……

阿利绝不会忘记自己匈奴人的血脉。

许多当地人,甚至很亲切的称呼他为十二郎,为其南下地行动,更多了几分亲和力。

冒顿远在燕然山,中间尚有月氏国,暂不需要费心。然则这栾提阿利。已成了心腹大患。

蒙恬对这燕奴非常的警惕。

故而在三月于延水开市之时,蒙恬就率部前往查看。

匈奴,亡我之心不死!

李成轻轻咳嗽了一声,“大公子放心,守慎已派人前去通知上将军了……估摸着,一两日间,定会抵达。”

守慎,是李成父亲为他起的名字。

用他父亲的话说,李成祖父李信当年。就是轻狂骄傲,导致伐楚失败。故而希望李成能凡事三思,慎重而行。李成也地确是做到了这一点。遇事即便是已有了对策,他也会三思而动。

扶苏突然问道:“你怎么看?”

“啊,看个甚?”

“莫和我打着马虎眼子,你心里清楚,我在问你什么。”

“可是关于陛下的那些谣言?”

扶苏没有说话,只是用剑鞘轻轻敲击了一下车辕。那意思就是说:你说对了!

李成顿感头疼……

这可是牵扯到了皇家里面的事情,自己一个外臣,怎好随便评论?他沉吟片刻,低声道:“大公子。臣乍闻这谣言时,非常吃惊。但仔细想来,无风不起浪……这谣言来得,颇有古怪。”

“你的意思是,可能是真的?”

李成低着头,却没有开口。

“若是真地……车驾为何不回咸阳,反而往北而来?”

“依着常理地话,车驾应该先回咸阳,立刻正名。一旦正名。到时候大公子也只能以臣下之礼觐见。但是车驾不回咸阳,反而北行……臣以为,也许是少了某件很重要的东西,无法名正言顺吧。”

扶苏身子一颤,扭头盯视李成。

“会是什么东西?”

“这个,臣下就不得而知。”

扶苏用剑鞘,敲击车辕更急。叮叮叮的声音在寂寥的原野上空回荡,扶苏的目光极为凝重。

片刻之后,他说道:“李成。你立刻传令下去。让蒙疾蒙克屠屠三人,率部自九原往榆中一线。严密巡查。特别是窟野河神木岭一带,仔细盘查过往人员。如果有人要送东西过来,那么神木岭将是唯一可以绕过关卡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必经之路。若有消息,立刻回报。”

李成喏了一声,准备拨转马头。

就在这时候,只听远处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大公子,大公子!”

马上来人在轺车前滚鞍落马,单膝跪地道:“大公子,上将军回来了!”

“啊?”

“上将军还说,请大公子立刻回城,他有要事和大公子商议。”

扶苏闻听,二话不说,一拽辔绳,轺车唰地一下子在原地转了个圈,“李成,你去传令,其他人随我回城!”

话音未落,战马长嘶。

轺车卷起一股尘烟,疾驰而去。

李成也不敢怠慢,拨转马头朝着远处行去。好不容易得了些清闲,若那谣言是真,怕就要战火重燃了!

九原城,于大河套北东流处。

新建造而成地城池,雄壮威严。建城之初,正逢李成自楼仓返回。对楼仓镇的格局,李成是赞不绝口。于是扶苏采纳了李成地建议,取刘阚地建城之法,兴造起来了现在这座城池。

数载经营,九原城已成为北疆第一重镇。

始皇帝下令设立九原郡之后,先后往九原郡迁住民六万户,约二十七万人口,使之迅速繁荣起来。九原城有人口六万,这对于战事频繁的北疆来说,是一座少有的大城市。蒙恬和扶苏在这里苦心经营数载之后,更使之变得繁华起来。经纬交错的街道,格局颇似咸阳城。

扶苏驱车感到将军府门外,勒住马,跳下轺车。

“屠屠,你怎么在这里?”

扶苏意外的看到了屠屠站在府门外,不由得惊讶的问道。

“大公子,末将是随上将军前来……上将军命末将在这里等候大公子,他在书房之中相侯。”

听闻这话,扶苏又是一怔。

论官阶品秩,自然是蒙恬要高他数筹。然则身份的原因,每一次扶苏前来,蒙恬都会出门相迎,这叫做礼数。可是这一次,蒙恬居然没有迎接,反而只派了屠屠在这里,等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