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江山一盘棋(四)回来了!(第2/3页)

片刻之后,他下定决心,起身道:“释之,我欲以你为主帅,陆先生辅佐,统五千步卒并两千骑军,立刻出发,务必在天黑之前,夺取陕县。夺下陕县之后,你需立刻分兵,占居风陵渡。

至大河冰封之前,务必要将风陵渡口,牢牢掌控于手中。”

吕释之一听这些话,那里还不知道刘的心思?

姐夫这是要有大动作啊……虽不了解张良所说的乱局是什么,但掌控风陵渡,岂不是为了让蒙克大军,顺利渡河,攻占河东之地嘛?吕释之连忙插手道:“大王放心,释之定不辱使命。”

从函谷关到陕县并不算远。

用朝发夕至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渑池守将,本为秦军将领,随章出函谷关,征战山东。

后留守~阳,辅佐董翳镇守+池。如今,老秦颓败局势也很混乱,他驻守+池,倒也还算轻松。

至于董翳在洛阳不得势与他无关了。

反正这大难临头之时,个人顾个人。他只要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董翳的死活与他无关。

夜幕降临,渑池守将得到了消息。

秦军自函谷关出击,夺取了陕县县城。

渑池守将乍听后,着实感到一丝紧张。但又一想,关中如今混乱势尚不明朗,哪有精力对外作战?估计这陕县的秦军,是某支小股人马偷袭吧。我虽是关中出身

今却是楚军将领。如果坐视你们夺取了陕县,上面话,我岂不是要跟着受到牵连吗?

再说了,楚军上将已经兵临阳,不日将抵达~=阳。

我如果不作为项籍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儿,到时候丢了脑袋,更不值得!

罢罢罢,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既然我如今身为楚将要为楚国考虑。复夺陕县,击溃秦军正好可以在上将军面前露脸。

渑池的守将不怠慢,连夜点起兵马陕县。

从+池到陕县,距离也不太远……

大约在后夜时位+池守将率两千兵马抵达陕县城下。却见城门紧闭,城上龙旗招展。

灯笼火把,亮子油松,照的城上一片通。

一名文士站在陕县城楼上,厉声喝:“我乃唐国御史郎中陆贾,奉大王之命,镇守陕县。

尔等子,再敢靠近一步,格杀勿论!”

说着话,那城头上排排弓箭手哗啦啦出现在城垛上。

刀枪剑戟,斧铖钩叉,在火光中闪烁冷森寒芒。+池楚军,一下子懵了!

这城头之上,少说也有几千人。看那精气神,一个个精神抖擞,杀气腾腾……

自己这边只有两千人,比人家的兵马还不如。在唐军严阵以待之下,妄想复夺陕县?是比登天还难。

这守将也是个有眼力价的主儿,看出唐军并无意出城作战。

于是二话不说,率部就走。不过他也怕唐军尾随追击,亲自断后压阵……而陕县唐军,也不追击,任由他领兵撤退。看着那消失在夜色之中的人马,陆贾暗自冷笑,转身走下了城楼。

就如同是一场闹剧,渑池的守将没动一兵一卒,刚到陕县,就立刻撤退。

一来一回,可就过了一整夜的时间。

楚军人困马乏,有气无力的往+池方向行进。一边走,那+池守将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要是秦军夺取陕县也就罢了!

这唐军为何出现在陕县?

武安侯刘邦不是把关中搅得天翻地覆,唐军从何而来?既然唐军来了,武安侯又在什么地方?

由于函谷关封闭,许进不许出。

刘邦在关中落败的消息,并没有传递出来。

渑池守将并不清楚,在短短几日的功夫,关中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刘邦已经被杀死了!

天亮时,+池笼罩在一片雾气中。

已近深秋,也是雾气最频繁的时间。渑池境内,有许多河涧,使得这个地区的秋雾,格外浓重。远远的,已经能看见+池县城的轮廓,听见西河水潺潺流动的声响。楚军也放松了警惕,在+池城下大声喊喝,让城上的人打开城门。谁也没有注意到,那城头上飘扬的龙旗。

突然间,县城里传来呜咽的长号声。

城门大开……

一队铁骑从县城之中冲杀出来,为首一员大将,挥舞大,厉声喝道:“黑旗军,李必在此!”

黑旗军?那又是什么来头?

城外的楚军,都感到好一阵的迷茫。

渑池守将更是糊涂,不过他好歹也是出身于秦军,参与过连番大战,所以马上就反应过来。

指挥人马抵抗,可这楚军人困马乏,被黑旗军杀了一个措手不及,哪有半点精神反抗。

与此同时,身后也传来一阵隆隆马蹄声响。

骆甲率部从后掩杀过来,两下夹击,将楚军顿时杀得四下逃窜。

那+池守将和骆甲打了个照面,两人交锋三个回合,骆甲借战马双镫之力,一将对方挑于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