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王真人逞凶酿血案 张阁老拍案捕钦差(第2/7页)

“这正是高拱的阴险之处,”张居正无奈地摇摇头,喟然说道,“救吧,就会得罪皇上,不救吧,又会得罪同僚,冯公公,此情之下,你想得出两不得罪的上乘之策吗?”

冯保想了想,说道:“看来,先生也只能隔岸观火,丢卒保车了。”

张居正苦笑了笑,说道:“如果丢了我这一只车,能把张佳胤这一只卒保下来,我也就豁出去了。问题是人家设计好了的圈套,是想让车和卒同归于尽啊!”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先生能稳坐钓鱼台,张佳胤这只卒就有东山再起之日。”冯保温声抚慰。

“惟愿如此,”张居正长吁一口气,接着问道,“皇上最近病情如何?”

“时好时坏,”冯保脸色陡地沉下来,说道,“今儿下午,万岁爷把孟冲叫进乾清宫西暖阁,关起门来说了一个多时辰,也不知说些什么?”

“会不会与那个妖道有关?”张居正问。

“不清楚。”

“那个妖道叫什么?”

“王九思,自号崆峒道人。”

“这么说他是从崆峒山下来的?我原还以为是张天师手下的人。”

“这个人跟张天师没什么关系。”冯保趁机替张天师辩解几句,“张先生有所不知,张天师这人还正派,约束手下一帮真人道士,不搞这些邪门歪道的法术。”

张居正不置可否,思路仍在那妖道身上,说道:

“三五天之内,要在京城里头找到两百个童男童女,谈何容易。听说京城有孩子的人家闻到风声,都把孩子送到乡下藏起来了。”

张居正口气中充满反感,脸上也怒形于色,冯保盯着他,诡秘说道:“什么阴阳大丹,都是诳人的鬼话,这又是孟冲的馊主意,每夜里,都要弄一对童男童女给万岁爷伴睡。”

“皇上真的不要命了?”

“我看不长了,”冯保意味深长,接着拖腔拖调低声说道,“张先生,咱们熬吧。”

张居正乘坐的绿呢锦帘帷轿抬出东角门时,日头已经偏西,被门楼的飞角重檐挑起的瓦蓝天空,这时已升起大片大片的火烧云。这几日天气燥热,刚过仲春时节的北京城,仿佛一下子进入到火烧火燎的夏季。街上一些店家,开始摆卖起凉透了的大碗茶,而蒲扇凉席夏布汗衫背褂等一应消夏物品也立马走俏起来。坐在轿中的张居正,虽然感到闷热,却也懒得掀开轿窗上的黄缎丝幔透透气。他仍在为张佳胤的事情感到烦躁。与冯保道别从恭默室出来,他又回到内阁值房给张佳胤写了一封信,告知可能发生的事情,让他早作准备。还有庆远那边的事情他也一直牵挂在心。李义河自庆远回到长沙后,给他来过一封信,说到殷正茂似乎有“脚踩两边船”的意思,他并不赞同这一说法。殷正茂虽然为人一向刁钻,但也讲究情义,君道臣道友道分得一清二楚,不是那种卖身投靠之人。他寻思殷正茂之所以不肯对李义河口吐真言,一是担心李义河口风不严,二是对京城这边局势不甚了解,所以不肯贸然行事。昨日,吏部给皇上的公折发回内阁票拟,要提拔殷正茂挂右都御史衔,寸功未见先升官一级,这有违朝廷大法。明眼人一看便知,高拱是想借此笼络人心,把殷正茂从张居正的阵营中夺走。秉公而论,张居正想阻止这件事。但一想又不妥,高拱一意孤行,加之圣眷正隆,想阻止也阻止不了,而且还会白白得罪朋友。事情到这种地步,也只能听之任之了。不过,他相信以殷正茂的精明,不会看不出高拱这种“欲擒故纵”的伎俩……

一路这么想来,忽然,张居正感到轿子停了不走。“李可,怎么回事?”张居正收了手中缓缓摇动的泥金折扇,撩开轿门帘问轿前护卫班头——一个身着橙色软甲的黑靴小校。不用李可回答,张居正已自瞧见轿前千百人头攒动,喧腾鼓噪拦住去路。这是在王府井大街南头二条胡同口上,距张居正府邸纱帽胡同只有几步路了。

“大人,小的也不知发生了何事,我这就前去驱散他们。”

李可说罢,还来不及挪步,就见人群像潮水般向大轿这边涌来。唬得李可一声令下,几十名锦衣侍卫一起拔刀把大轿团团围住。张居正定眼一看,围上来的都是短衣布褐的平民百姓,男女老幼各色人等一个个面含悲戚。头前一位老人在两个青年人的搀扶下,跌跌撞撞,直欲穿过仪仗扈从奔大轿而来,李可恐生意外,提刀就要上前阻拦。

“李可,不可胡来!”

张居正一声锐喊,李可收住脚步,众侍卫也闪开一条通道,放了三人进来。

走近轿门,三人一齐跪下,当头那位老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