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捉档头严查吃空额 示密札紧缚老臣心(第3/5页)

“介东此言甚是,但却不能如此去做。惩治贪官,应是朝廷长久坚持的国策,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你介东揪出了一个蒋二旺,那只是一只蚊子,隐藏在十八大衙门里的贪官,却是一群老虎。蚊子可以一群一群地打,而老虎却只能一只一只地逮。杀鸡吓猴,敲山震虎,依目前的情势,也只能如此去作了,你说呢,和卿。”

听了张居正这席话,吕调阳提到嗓子眼的一颗心总算落了下来,他答道:

“首辅所言极是,蚊子只是吸血,而老虎则要吃人。所以,打老虎要特别慎重,不要老虎没打成反遭伤害。”

王篆这个鬼精,短短几句话就刺探明白两位阁老的心思,下一步如何做心里也有了底,便说道:“请首辅和吕阁老放心,杀鸡给猴看,卑职一定会把这只鸡杀好。”说罢起身告辞。

待王篆走后,张居正对吕调阳说:“和卿,当前的头等大事,是整饬吏治惩处贪墨,把京察搞好。有人想借童立本之死闹事,把京城的水搅浑,你我必须头脑清醒,不要去上这个当。”吕调阳默不作声,他听出张居正这是拐着弯儿提醒他不要去这凼子浑水。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违拗,只得拿起桌上的那张诗笺说道:

“那,这、这首挽、挽诗,愚职就算、算没有,写、写了。”

“怎么白写了,你送去呀。”张居正说。

“不,烧、烧掉。”

“你不是害怕有人嚼你的舌头吗?如果你真的觉得这样有损你的清臣形象,仆建议你还是把这首诗送去。”

张居正说话时面带微笑,但吕调阳却感到有一股寒气刺来,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唯唯诺诺退下,回到自己的值房,把那首诗付之一炬。

天一煞黑,杨博府邸所在的北梅胡同就被戒严了。这皆因张居正约好今夜前来杨博私宅拜会,五城兵马司为之采取的保护措施。酉时刚过,张居正的八人抬大轿落在了杨府的轿厅,当张居正掀帘下轿,杨博已在轿前候着了。此时的杨博,依然身着一品命服,与同样身着一品命服的张居正行拱手礼。两人的穿戴说起来也有故事可言:国朝品秩规定,六部尚书等大九

卿都是二品衔,只有九年考满之后,才能晋升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勋职,袭一品。现任大九卿中,只有杨博与葛守礼两人担任大九卿超过九年,一个晋为少师,一个晋为少傅,因此都是一品大员。现在满朝文武,除了这两个一品大员外,还有一个就是张居正。他隆庆二年就被破格晋升为太子太师,隆庆五年又晋升为太师,年纪只有四十六岁,就获得如此高的勋衔,在国朝中几无先例。洪武三十年,皇上颁旨施行的《大明会典》,规定了官场礼仪:凡百官交往,以品秩高下分出尊卑。品级相近,相见时行礼,则东西对立,品秩稍卑者居于西。品秩相差二三等,相见时卑者居下。品级相差四等,相见时卑者下拜,尊者坐而受礼,有事则跪着禀告。如此循例,一品官与二品官相见,二品官居西行礼,一品官居东答礼。与三四品官相见,三四品居下行礼,一品官居中答礼。与五品以下官相见,一品坐受其跪拜之礼。司属官品级低于上司官,禀事时必须跪。近侍官员,不必拘品级行跪拜礼。同僚官品级虽有高下,但不必拘礼。大小官员在内府相见,不许行跪拜礼。官员出入街道,不许抗慢。官员隔一品避马避轿,隔三品跪。但到后来,特别是武宗之后,这一套礼仪也稍有改移。比如说诸寺大卿均为三品官,却得避尚书、侍郎。六部侍郎三品官,得避吏部尚书。公侯勋臣官在一品之上,道上若与内阁首辅相遇,也得避让。仿此而行,当今公侯第一显赫的老国丈李伟,若是在道上遇到张居正,也得避道躲让。可见,内阁首辅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今晚上他来杨博府中拜谒,是他担任首辅以来第一次入大僚私宅,于情于理,杨博都不敢怠慢。因此在张居正的大轿进门之前,就先穿好命服,来到轿厅迎候。张居正下得轿来,一看杨博站在西边行拱手礼,连忙还礼说:“博老焉能如此。”杨博笑吟吟答道:“不如此,岂不让人笑话老夫无礼。”两人这么寒暄着,联袂走进客堂。

叙过茶,张居正盯着杨博紫红的脸膛,笑着问道:“博老,听说你们家每天门庭若市,今日为何这般冷清?”

“还不是因为你来,胡同口戒严了,不然,这厅里早就像开堂会似的,”杨博自嘲地摇摇头,又道,“亏得老夫有神仙粥调养,不然,身子骨儿早散了架。”

“您应该闭门谢客。”

“老夫何尝不想,但有的人就有挤门缝儿的本事。”杨博苦笑了笑,“京察与胡椒苏木折俸两件事搅在一起,京官们一个个都像是火烧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