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给事中密访杀降事 大宰揆情动老天官(第2/5页)

“是呀,”王国光接着就说,“去年秋上,咱脾胃突然不好,不但每日噎气腹胀,夜里一觉醒来,嘴里每每发苦。舌苔也老厚老厚的,吃啥都没有味道。找几个郎中看过,甚至太医院的院正也为咱开过汤头,吃了均不见效。正苦恼着,有一次,张四维来敝府看望,言谈中知道了咱的病情,便告诉我一个土方子,要我用紫砂壶盛老陈醋,有事无事咕几口,只当是喝水的。第二天,他还让人给咱送来了这把紫砂壶。咱想喝醋也不是什么难事,一日三餐,咱山西人顿顿都离不开醋,于是咱就按他说的办理,喝了一个多月,脾胃真的就好了许多,夜里睡觉嘴也不苦了,嘴里也想吃东西了。从此,这把紫砂壶每天就跟着咱,早上离家上衙门值事,咱带它上轿,晚上散班又带回去。”

张居正听了,回道:“老陈醋多酸哪,拌菜多放一点都难吃,当水喝,也只能是你山西人。”

王国光笑一笑,又道:“用这紫砂壶喝陈醋,还有一种功效,却是事先没想到的。”

“什么功效?”

“壮阳。”

“啊,还有这回事儿?”张居正眼睛一亮。

“是呀,”王国光摸了摸油亮亮的胡须,兴奋地说,“一连喝了三个月的老陈醋,明显感到肾囊充溢。”

“紫砂壶里装陈醋,原来还是一味春药,”张居正说着大笑起来,又指着紫砂壶问,“你说这紫砂壶是张四维送给你的?”

“是呀,四维兄家里是山西省最大的盐商,可谓富甲全省,有的是钱,送个把极品的紫砂壶算得了什么。”

“没想到你汝观兄的心里,也有这种吃大户的思想,”张居正虽是讥笑,却并无恶意,“不过,你要记住那句话,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

王国光是细心人,听出话中有话,便道:“张四维是阁臣,用不着来巴结我,他送这把紫砂壶来,纯粹出于乡谊。”

“汝观兄曲解了我的意思,朋友之间互赠礼品,不应列在行贿受贿之列。”张居正说着话风一转,“不过,最近有件事情,确实牵扯到张四维,还有老兄你,也有份儿。”

“什么事?”王国光警觉地问。

张居正瞟了王国光一眼,敛了笑容问道:“汝观兄还记得年初辽东大捷的事情么?”

“辽东大捷怎么了?”

“这里头可能有诈。”

张居正就把那一次回乡途中去新郑县高家庄,高拱就辽东大捷提出疑问的事说了一遍。王国光听了嗤地一笑,言道:

“高拱的怀疑不无道理,但终无实据。”

“实据已经有了。”

“啊?”

张居正迎着王国光惊讶的目光,又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却说那次在高家庄与高拱谈话之后,张居正感到事情重大,决定立即派人前往辽东秘密调查。但究竟派谁去担此重任呢,经过反复斟酌,他想到了兵科给事中光懋。此人在隆庆朝就是言官,由于行使弹劾纠察之权不避权贵,曾深得高拱赏识。张居正出掌内阁之后,曾将六科言官撤换了一大批,只留下了几个人,光懋便是其中之一。此人特立独行,从不参与官场的党派纷争,但碰到不法之事,却能恪尽职守慷慨建言。这便是张居正将他留任的理由。于是张居正在新郑县城连夜给光懋写了一封密信,要他即刻前往辽东。光懋接信后,便以调查辽东屯田的名义出了山海关,在辽东呆了一个多月,从李成梁、张学颜这样的藩臬镇守到偏裨校佐,甚至行商土著口外流民,他都旁敲侧击拨草寻蛇作了详尽调

查。兹后得出的结论与高拱的怀疑完全一致:团山堡一役,根本不是虏寇来犯。其真相是:鞑靼一支小的部落,因与大首领俺答的儿子黄台吉发生冲突,这支小部落的首领惧怕嗜血成性的黄台吉前来剿灭,便带着全部落老老少少一千余人冒雪冲寒前来团山堡乞降,以寻求明军的保护。守堡的将领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他见那么多人赶骡子骑马的冲关而来,误以为是虏酋率众来犯,便趁敌骑未稳,大开关门掩杀过去。前来乞降的人群猝不及防.纷纷四下里逃窜。双方刚一接阵,李如松就感到不对劲,但手下兵士立功心切,一个个如猛虎扑羊见人便杀,制止已是来不及了,不到半个时辰,可怜八百余名男女老少就这样死于非命:事情既到这个地步,与其因滥杀无辜受到惩处,倒不如将错就错向朝廷报功。由于李如松的胆大妄为,北京城里,便有了那个令龙颜大悦百官欢忻的辽东大捷:

听完这段故事,王国光这才感到问题严重,便担心地问,“光懋的折子,是否已递给圣上?”

“还没有,”张居正回答,“昨日,光懋将折子的副本送到我的手中,何时呈奏皇上,他等我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