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剑影刀光仇生肘腋 风声鹤唳祸起萧墙(第2/6页)

“张公公,可算找到你了。”

“你找我干啥?”

“咱家老爷急着要找你。”杜光廷气喘吁吁地说,“咱老爷一入僮房,你已经去了乾清宫,他怕你读完折又去忙别的,便差小的守在乾清宫门口等你。小的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一泡尿憋不住了,才说寻个厕所方便一下,转眼儿你就出来了,小的只好跟在屁股后头追。”

“究竟是什么事,这么急?”

“小的哪知道呀,瞧咱老爷的脸色,倒不像是好事儿。”

张鲸一下子紧张起来,再也无心吃那夫妻宴了。遂对柳如春说道:“事不凑巧,饭是没法吃了。”一句话道罢,已跟着杜光廷三步并着两步朝司礼监值房跑去。

眼下,在司礼监掌印冯保下面,共有四个秉笔太监。按顺序排列.第一是张宏,第二是张诚,第三才是他张鲸。若论及资历,张鲸嘉靖二十六年入宫,选人内书房学习时,与孙隆最为友善.而那时的内书堂管事牌子便是张宏。因此,张鲸与孙隆都算是张宏门下的人,冯保得势后,孙隆改投门庭,张鲸也跟着一起归附.两人俱从冯保那里得到好处。即便这样,老成持重的张宏也没有生半点闲气。当张鲸渐渐失宠于冯保又回来对他表示谦恭时.他连半句责怪的话都没有。只是这张宏不喜沾惹是非,是宫里头有名的“好好先生”,每每见到张鲸背着冯保搞些小伎俩,他总是好言相劝,提醒他不要引火烧身。

从内廷供用库到司礼监衙门,半里路都不到。不一刻工夫,张鲸跟着杜光廷便走进张宏的值房。张宏在司礼监的地位,仅次于冯保,属于“亚相”。从司礼监的大门进来后,先要经过一座长了十几棵虬皮老松的院庭,再进入第二道门。入门以后,大院里又套了东西两座小院,东院是冯保的值房,西院是张宏的值房。这两座小院互不相连,但后门都紧挨着碧波粼粼的护城河,河岸上榆柳成行,花畦分列,在警护森严密瓦重檐的紫禁城内,这里却能看到蝶舞蜂忙的田园风光,实为大内最好的居所。

张鲸进来时,张宏正坐在临河的文卷房里品茶。他今年快六十岁了,比张鲸大了十四岁。但他保养得极好,一头青发找不到半茎银丝。杜光廷将张鲸领进文卷房后便退了出去,一名本在文卷房中服务的小火者给张鲸沏了一杯茶后,也被张宏支开。看到张宏一脸峻肃,全不似平日随和,本来就已有些紧张的张鲸,心里更像揣了个兔子,急不可耐地问道:

“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

张宏看了看护城河上明丽的波光,悠悠地问:“棋盘街滇药铺那个叫吕兴贵的老板,与你是什么关系?”

张鲸还在御马监管事的时候,因每年要购买大量的兽药,认识了不少开药铺的商人,吕兴贵是其中之一。这吕兴贵看中张鲸日后必有发达,便舍得在他身上花钱,因此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张鲸不知张宏为何突然问起这个,遂答道:

“一般的熟人。”

张宏追问:“仅仅只是个熟人?不会吧。”

“爷听到什么啦?”

“前天夜里,这个人被东厂秘密抓走了。”

“他不是去了云南么?”张鲸一下子提高了调门,嚷道,“东厂凭什么抓他?”

“吵架怎么的?看你那嗓门,倒像是打铜锣。”张宏白了张鲸一眼,接着说,“你与吕兴贵只是一般的熟人,怎地知道他去了云南?”

“爷……”

“吕兴贵从云南回到北京,根本就没到家,刚一进城,就被守候在那里的东厂番役秘密逮捕。”

“难怪,咱昨日派人去他店里询问,店里朝奉说,他还没有回来。爷,你是怎么知道的?”

“咱今早儿才知道。”

“冯公公对你说的?”

张宏摇摇头,说道:“他命东厂封锁消息,不让所有人知道,当然也就不会告诉我了。我怎么知道的,你也不必问。你今儿个对我说实话,你让吕兴贵买什么了?”

“缅铃。”事既至此,张鲸只好说实话。

“买来送给皇上?”

张鲸点点头,又不解地问:“这事儿,咱对谁都没讲过,冯公公是怎么知道的?”

“东厂是干什么的,你这大一个聪明人,还用得着问这种蠢话。”张宏仍不紧不慢数落道,“甭说你这事还有点影子,就算是空穴来风,东厂想要收拾你,也会给你整出一个莫须有来。”

“即便咱给皇上买缅铃,这又算得了什么?”

“真有这件事儿,你就完蛋了。”

“啊?”

“还记得当年孙海、客用两人的下场么?”张宏板着脸说,“咱知道你张鲸心下所想,你以为皇上喜欢你,就可以骑着老虎不怕驴子?你想错了,孙海、客用就是例证。皇上喜欢他们不假,结果如何,李太后一发话,他们就被发落到南京去当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