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5章 适得其反(第3/4页)

不同于曲流馆宫禁大案涉及隐秘,无法大张旗鼓的升授,只能得件蟒袍玉带,石佛口剿灭白莲北宗一役是正大光明的剿平叛逆,朝廷论功行赏,秦林升正二品都指挥使,散阶骠骑将军,加勋上护军!

秦林一边卷着圣旨,一边咧着嘴坏笑。

严清哪儿知道,这件事早就在秦林算计之中了。

严格说起来,打白莲北宗这件事的确可以不要升赏了,因为从挖出孙晓仁到石佛口大战,都可以看作一宗案子,已经奖赏了蟒袍玉带,似乎也尽够了。

可是,为什么不明着升赏,要以宠信臣子的名义,特赐蟒袍玉带呢?还不是涉及宫闱隐秘,不好大白于天下呀。

秦林就犯嘀咕了,是啊,抓出孙晓仁这事儿,乱传的话不知要被传成什么样子,恐怕万历戴绿帽子的故事会在民间久久流传,确实不能大张旗鼓的升赏。

但后头剿灭石佛口,是光明正大的剿平反贼,这都不赏,那还有什么该赏的?

只是这事儿好像被朝廷忘了,回来这么久,李太后、万历、张居正都没提过,秦林倒是想厚着脸皮去说说,可万历那疑神疑鬼、猜忌心重的脾气,还真叫人不敢恭维,搞不好还以为秦林居功自傲呢。

就算让别的人,比如张公鱼之类的上奏替自己请功,也是非常明显的,甚至除了居功自傲的猜疑之外,还多个交结朋党出来。

正好,严老尚书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跳出来要揭参,秦林心头乐的呀,简直就叫做心花怒放了。

这道奏折一上去,万历和张居正就得寻思“秦林和钦犯喝酒?丫还化妆侦查、卧底潜伏呢,怎么能算成罪名?”

然后正所谓赏功罚过,既然无过,相对应的就要想到他的功劳,这不就提醒了……

于是严清的揭参奏章,非但没有把秦林弄倒,反而起到了请功的效果,甚至比让张公鱼、曾省吾直接上请功奏折的效果还要好。

可怜严老尚书百思不得其解啊,没得说,他老人家又把这宗怪到张居正头上了,恨恨的自言自语:张老儿,你庇护门下,一个女儿十九岁还不出嫁,咱们眼睛是雪亮的……

我倒,秦林顺着风听到一句两句,顿时狂晕。

……

“京师,久别重逢啊!”

霍重楼看着京师高大巍峨的城垣,心中百感交集。

他在杭州接到升官的命令,顿时大喜过望,升官发财这句话,后面两个字在杭州已经实现了,现在更多想着前面两个字。

以前是穷困逼迫,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但霍重楼骨子里是想做大官,一刀一枪搏个封妻荫子的,否则只是要钱的话,以他武功去做个强盗,这些年也早就发大财了。

所以接到了东厂调他做子科管事的命令,老霍嫌船慢,竟然骑着马,沿着官道从杭州到京师跑了三千多里,兴冲冲的赶回来上任。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通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其官衔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目前冯保既是司礼监掌印又是东厂督公,所以权势喧天。

东厂的属官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员,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来担任,称贴刑官,就是冯保的心腹徐爵和陈应凤。

除此以外,设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由锦衣卫拨给,分为子丑寅卯十二科,科管事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其余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

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又叫“档头”共有一百多人,分属子丑寅卯十二科管领,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役长各统帅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干事”这些人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

也就是说,霍重楼新任的这个子科管事,是十二科中排名第一的,虽然仍是品级较低的中低层官员,但在东厂体系之中,就仅次于督公冯保、掌刑千户徐爵和理刑百户陈应凤了。

当初在蕲州认得秦林,东厂里头混了二十年的霍重楼还只是个小小的档头,数年间升司房、升领班,这下子更是升到了子科管事,真是青云直上。

看着京师古老的城垣,霍重楼寻思着:“也许,将来我能做到理刑百户,甚至,掌刑千户?”

踌躇满志的霍管事,马不停蹄地赶到阔别一年有余的东厂衙门。

并没有预料中新官回任的热情欢迎,所有的同僚都是冷冰冰的态度,活像他不是热辣出炉的新科管事,而是倒了大霉的傻蛋。

霍重楼摸不着头脑,郁闷的不行。

试问冯保是傻蛋吗?秦林这么明显的挖墙脚,冯督公轻易就答应了,当然有反制的手段,随便暗示一下,就能让霍重楼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