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8章 钧旨大甩卖(第2/3页)

虽然不少官员知道蒙古子娶父妾的传统,但有什么用呢?!舆论已经形成了,谁要是支持黄台吉,谁就禽兽不如,谁就是名教罪人。

兵部衙门口,武选清吏司主事顾宪成瞧着这一幕目瞪口呆,转身就回了衙署里头,抓起公案上一本《请速立顺义王嫡子承继王位以安边境疏》,直接扔进了垃圾桶,然后咬着笔头子重新写,落笔就是《请旨严责黄台吉忤逆伦常以振纲纪疏》,洋洋洒洒写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这一回是张居正派游七来,直接把秦林请进了太师府。

秦林走到书房门口的时候,太师首辅还坐在紫檀木椅子上假寐,脸色蜡黄中带着点儿红,嘴唇也有些焦干。

为了北方草原的事情,他这段时间费了不少心力,与兵部曾省吾等官连番商议,又召曾经守边的方逢时、吴兑等官员咨询情况,比秦林还忙。

秦林也不知该叫醒他还是再等会儿,站在门口徘徊不前。

正在犹豫,身后张紫萱脚步轻轻地走来,吃吃笑着打趣:“秦将军何故犹豫,是怀中藏有七宝刀,欲效曹操之行刺乎?”

张居正假寐而已,闻声便睁开眼睛,大笑道:“秦小贼奸雄不亚曹孟德,但张太师丹心赤诚,不是篡权乱政的董太师”

正是熟不拘礼,秦林笑着一记长揖,走入书房。

刚进去就看见桌上一只茶碗盖儿揭开,碗中殷红、气味微觉腥甜,秦林听张紫萱提到过,便知道是鹿血。

再看看张居正的眼白有点发黄,秦林好言劝道:“太师,补药虽好,乃大热之物,若是进补太多恐怕内热积蓄不出,便会体燥口干,神思烦乱……小侄之妻叔李建方,现任太医院院使,乃荆湖神医李时珍之子,太师不妨请他看看,用些中正平和的滋阴补肾之方,胜过人参、鹿血。”

张居正脸色微红,他也有常人的欲望,日理万机公务繁忙压力很大,便以声色来排解,纳波斯美女阿古丽、布丽雅,并时常服食大补之药,戚继光就常从蓟镇送海狗肾到相府,人参、鹿茸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秦林以为张居正服药只为提神,便直言不讳,张太师却不愿意当着女儿谈这些事情,摇手笑道:“老夫身体甚为旺健,脸色红润如少年,严冬不戴貂帽暖耳,雪天只穿薄棉衣,并非衰朽老者,不劳秦将军记挂。”

秦林心说这才不好呢,分明是你大补之药吃太多,搞得虚火旺盛,不病则已,一病就是大病!

正待再劝,张紫萱从后面拉了拉他衣角,小嘴微翘,粉面含羞:傻蛋,这种事情咱们小辈怎好多嘴?

秦林摇头苦笑,罢罢罢,相府哪里的名医请不到,再者张居正身体看上去还很硬朗,就有病也没什么大碍吧。

“咳咳,还是说正事吧……”张居正不着痕迹的转移话题,拿起桌子上的一叠文牍:“你搞得好戏,可是把老夫架在火上烤啊!”

张居正前头同意帮秦林拖了豁耳只三天,也是希望后面有喜讯传来,比如三娘子大展神威,已将黄台吉擒下之类的,这样朝廷就不战而胜了。

或者,黄台吉直接取得胜利,三娘子同意下嫁,这样也不必再考虑什么。

偏偏哲别带来的消息,仍是双方僵持的状态,就轮到朝廷费心思了,无论立长立嫡立“贤”。当然是对蒙古人而言的贤,黄台吉继位当之无愧,可三娘子那方也很有道理,论起来张居正当然希望能让三娘子上位了。

正在僵持不下,秦林授意哲别玩了出好戏,直接让朝廷没有了别的选择。

“世叔玩笑了,恐怕您想的,和小侄所想本来就完全相同吧?!”秦林笑笑,目光直视张居正。

老太师哈哈大笑:“好、好小子算你猜对了,且看看这是何物?”

一道五彩丝线织成的册封圣旨,照说并无出奇之处,可展开一看,莫说张紫萱檀口张开,连秦林都吃惊不小:这道圣旨已经盖上了玉玺,连那些册封时通用的字句比如“敬天顺命”、“保境安民”也写上去了,唯独名字是空着的!

都晓得张居正会灵活变通,可没想到他老人家有这么狠!

怎么样,小子见识老夫手段了吧?!张居正微有得意的捋了捋胡须,将圣旨塞到秦林手里,嘱咐他四个字:“随机应变。”

“不行,父亲你这样做,才是把秦兄架在火上烤啊……”张紫萱一迭声地叫起来,摇着张太师的肩膀:“爹爹,爹爹呀,你交给他这么重的担子,总得给他些便宜行事的权力吧……”

“册封钦差难道不算?”张居正装傻充愣。

张紫萱嘟着嘴儿撒娇:“至少……至少也得写几道手札,边关督抚大帅只认爹爹的书札,哪儿理会一个册封钦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