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海外的心(第4/4页)

河东、洛阳虽然隔绝,但从峡北集到河口镇的河道已经走通,远自西域、近则甘陇的货物源源不绝地运到幽州,山东、河北的商人也闻风而动,李沼从邺都出发时,原本只有军旅行走的运河,如今已经是民船居多。

从邺都往北,每隔十里都有驻兵哨塔望哨,或三十里、或五十里,都有厘金税关,但二百里内不重复征收,只需要将之前缴纳税金后得到的回执向税吏展示。这条运河干道上的一百二十个税吏,都是张迈从西北调来的,征收程序、记账方法,全部向甘陇看齐——那是近十年来在甘凉道上行之有效的一套征税程序。运河沿途各州的当地官员曾申请由本地挑选吏员充任,却被张迈拒绝,但张迈将所征税金留三分之一与沿途州县,又令各州举荐二十五岁以下通书算者前往幽州接受培训,以后另有调用。

李沼从邺都向北,越往北走,背后跟上来的船只越多。李沼是晓行夜宿,但商人逐利,闻到幽州的钱味都是日夜兼程——反正是船上行走,便让船夫两班倒。之前石敬瑭对燕云用兵,已经征调了所有他能征调的船只运兵运粮,天知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怎么会有这么多船只从哪里冒出来。一路经陶馆、临清、宁化、武城、漳南、安乐,便到平幽仓附近,从这里开始出现了许多官军用船,正不断往北押运粮草,经过长河、吴桥、安陵、东光,然后便由运河转入清河,再往北水路越来越开阔,纵贯整个沧州。

在海河与桑干河汇流之处,这时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市镇——市镇只是划出了一片地方,商旅正在凑集,但仓窖早已建好——这里就是张迈规划中的河津镇,在未来将是南方粮食北运的落足点。大部分押解粮食的船只到这里之后就靠岸了。

河津镇再往西北,仍然走运河可到幽州,但李沼却发现不但有商船北上,而且有商船往南、往东。

往南不奇怪,做生意嘛,有来就有往,但往东去做什么?那里是大海啊!

李沼一打听,才知道海河入海口有一座叫天津的小镇开港了!

作为河北的大族,李沼的消息相当灵通,他早知道海河的入海口有一个渔村,冀东、燕南的豪强常委托商人在这个小渔村与“海贼”做买卖,那座渔村便是一条走私的重要通路,但听往东赶去的商人说,就在不久前,张元帅派了兵马进驻那个渔村,并将那里改名为天津,又在那里订立了新的税金制度——也就是说,从今往后那里,以前的走私行为,以后将变成的公开的商贸了。来自丝路的货物,固然可以运往海外,来自海外的货物,也可以通过海路直到天津,然后进入河北商圈,并成为泰西丝路的反哺。

当李沼进入幽州时,这座曾经荒芜的城市正在变得热闹的,但来来往往的人几乎没有一个操着幽州口音——幽州人已经被契丹迁徙殆尽了,现在这些全都是外来户,其中大部分是来自西面的商旅,以及一部分来自冀东、冀中的商人,冀南、山东的商贩现在还在途中,估计要到冬季到来时,幽州才会进入交易的最旺季。

从南门进入,经过南市,带着一路的思考,踩着薛复平整出来的中央大道,李沼一步步走向北城,走进了向他敞开的黄金大帐,大帐内,张迈正将两支小旗插在颍昌和陈州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