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姐弟恋引发的国际动荡(第2/15页)

她只好问新婚的丈夫:当今之事,如之奈何?

秀才李鉴清回答只一句: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为了避免无谓的麻烦,小夫妻二人取路山东,去登州投靠李鉴清的一个亲戚。

李鉴清的亲戚在山东开着一家小小的锡箔店,小两口赶到的时候,恰好亲戚的店铺刚刚接到登州驻军庆营的一桩大活计,要在七天之内将三千副兵甲镀上透亮的锡箔,活儿多,店里的人手却不足,小两口来得正是时候。

小夫妻二人顾不得旅途劳累,就急忙帮着亲戚干活,两天之后,李鉴清将一批镀得晶光锃亮的兵甲给庆营送去。

第一次去的时候,庆营中负责验货的是一个模样非常精明的年轻人。此后李鉴清又去了几次,两人就熟悉起来。李鉴清才知道这个年轻人叫袁世凯,河南项城人,出身于世家大族,因为科举不第,羞以见人,因此投身军伍,要效法古之班超,为国家建功立业。

袁世凯告诉李鉴清,此次庆营置办兵甲资重,正是要兵发朝鲜,去弹压那里的饥兵之乱。

【03.这日子没法过了】

事实证明,落榜生袁世凯投军之路还真走对了。朝鲜之行,从此让他飞黄腾达,一举成名。

袁世凯之所以有机会随庆营远征朝鲜,起因于一个美丽的姐弟恋的传说。

这个传说的历史比较久远,要从1392年说起。

1392年,中国还是大明王朝时代,时有一位边关守将,名叫李成梁,忽一日突发奇想,带了一队人马跑到了高丽,到了地方后就给朝廷打报告,要求担任朝鲜国王,朝廷批准了这一申请。

从此朝鲜的李家世世代代奉中国为宗主国,有事写奏章向中国政府请示汇报,行政官员的任命都要经过中国政府的批准,并由中国政府负责朝鲜的海关及国防。

这种宗主国的管理体制,与现在的“特区”非常相似,但在行政权力上,当时的朝鲜还没有现在的香港澳门的自主权力大。而李氏王族,从此世世代代就成为了朝鲜特区的“特首”。

眨眼工夫,朝鲜的李特首就更换了二十五茬人。到了第二十五代国王李升死的时候,这老兄却是疲软得很,连个儿子也没生出来,王位空缺。于是李特首一家就找了个远亲李罡应,让李罡应刚刚八岁的儿子李熙做了国王。而李罡应父随子贵,从此就成为了朝鲜的摄政王。

七年之后,国王李熙大婚,摄政王李罡应替儿子千挑万选,找了个闵氏大族的孤女闵慈英做妃子,史称闵妃。

闵妃就是世人皆知的明成皇后的原型,但实际上她一天的皇后也没做过;闵妃之所以被谥为明成皇后,是因为她有一个别人比不了的优势。

她比国王李熙大一岁。

成婚的那一年,闵妃十六岁,国王李熙才十五岁。

十五岁的小毛孩子李熙根本就不懂事理,还没发育成熟,这就要闵妃姐姐手把手地慢慢教导他了。

女大一,抱金鸡,姐弟恋,最好看。一段姐弟相恋的美丽爱情就这样开始了。

在婚姻学上有一条定律:家庭的幸福程度与父母的距离成反比。这个意思是说,两口之家的小日子最幸福,但凡有一方的父母不甘寂寞,非要跑来跟小两口扎堆起哄,那就少不了磕磕碰碰吵吵闹闹。

尤其是姐弟恋这种美事,情形就更是如此。俗话说得好,姐姐温柔弟弟乖,老公公鼻子要气歪,说的就是李特首一家当时的情形。

老公公李罡应天天杵在小两口中间,看这小两口的日子过得甜甜蜜蜜,越看是越不顺眼。老公公瞧儿媳妇不顺眼,儿媳妇却瞧着老公公更不顺眼。于是李特首一家出现了家庭矛盾。

家庭矛盾的最佳解决方案,就是分家,各过各的。因为矛盾是一家人扎堆带来的,除非分家,眼不见为净,否则家庭纠纷是永远也没办法消除的。

小媳妇闵妃提出来分家的建议,得到了两个人的坚决支持。

这两个人一个叫李载先,他是李罡应的大儿子,是国王李熙的大哥。因为老爹当时让弟弟做了国王,却没他什么事儿,所以李载先的内心很受伤,于是他坚决支持兄弟媳妇的分家要求,只要能让老爹心里不痛快,什么事他都干得出来。

另一个人叫李最应,此人曾是汉城里的一名菜贩子,同时还是摄政王李罡应的亲哥哥,弟弟时来运转成为了一国的摄政王,菜贩子李最应心里说不出的郁闷,他巴不得弟弟一家打个头破血流,所以坚决支持侄媳妇的分家要求。

于是李特首一家就分成了两伙,一伙是儿媳妇派,其支持者有王大哥李载先、王大伯——国王他大伯李最应。另一伙是老公公派,就老公公李罡应一个人,没有一个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