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挑内乱(第2/3页)

说罢,又回头对崔宁道:“宁儿,更衣随这位公公进宫谢恩去吧!”

“是!父亲。”崔宁不敢抬头,快步走回房更衣去了。

“父亲,封妹妹为郡主居然未经我崔家同意,不要理睬它!”

说话的是崔圆的长子崔贤,他约三十余岁,一只硕大的鼻子酷似其父,他现任蜀郡长史,新年后即将升为太常卿,这次他是回京述职。

依照大唐的惯例,皇亲国戚府上的未婚女子被封为公主、郡主,大多是为了与边蕃和亲,另外,大唐皇族女子的名声不佳,素来为各大世家不齿,不愿与之联姻,所以封崔宁为清河郡主反而不是什么好事,这就是崔贤动怒的原因,大唐当权者之女,岂能随意李氏来摆布?

但他父亲崔圆却似乎并不在意,他眼里慢慢浮现出一抹阴冷的笑意,“你不懂这其中的微妙之处!”

他看了一眼儿子,淡淡地笑了笑道:“李系借太后的之手来册封宁儿,是想掩饰他的心虚,但也正中我的下怀,我正愁太后习惯了后宫的冷清寂寞,不肯干政,这样一来,我也就有机会将权力送到她的手上。”

崔贤眼中疑惑不解,他低声问道:“父亲让太后干政是何用意?能否明示孩儿。”

崔圆摸了摸硕大的鼻子,得意一笑,“你就等着看好了,那个女人对权力向来有瘾,等她不可自拔时,你就会明白为父的用意了,而且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父亲,女儿这就进宫了。”崔宁已换了一身正式礼服,来向父亲告别。

“去吧!代为父向太后问安,请转告她,若有什么需求,尽管开口。”

一直送宝贝女儿上了马车,崔圆忽然又想起一事,本来不错心情立刻被破坏了,上次她偷走那块玉自己已经不追究了,昨天居然又从库房里擅自拿走一口宝刀,一口刀他不在乎,但据侍卫说这口刀是送到了高升第六客栈,这就让他心里极为恼火。

恼火归恼火,他却暂时不想动张焕,倒不是因为张若镐和自己达成协议,也不是因为他是那件冒功案的主角,更不是他极可能是楚挽澜的儿子,而是因为他是张若镐定下的家主继承人。

在崔圆剿灭张家的计划中,张焕将是一颗极重要的棋子,只是现在还不到下棋的时候……

“老爷!王尚书在门口求见,还带来一个年轻人。”管家的禀报打断了他的思路。

“年轻人?是王昂儿子吗?应该不是,他儿子来过多次,门房都认识,难道他也想学张若镐,带个庶子来拜年不成?”崔圆笑了一下,“请他们到我外书房稍候!”

……

“这、这就是崔相国的书房吗?”张煊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墙上只挂了两幅草书,书橱、案几都陈旧不堪,连地上铺的软垫上也打了补丁,这是他所见过的最简陋的一间书房。

王昂明白他的意思,嘴轻轻一撇冷笑道:“你以为相国的书房就应该镶金嵌玉吗?告诉你,这书房可不是这么容易进的,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进来。”

“王兄说得谬误了,老夫几时不让五品以下的官进来?”不知何时,崔圆出现在门口,笑容极为和蔼,他看了看张煊笑道:“这位小哥是你的子侄吗?”

王昂急忙拉了一把张煊,上前施了一礼,笑道:“这是我的女婿,也是我的外甥!”

张煊急忙上前深施一礼,“小侄张煊参见世叔!”

“哦!你就是张煊。”崔圆意味深长地瞥了王昂一眼,两人眼光一触,皆会意一笑,他上前一步,用温暖肥厚的大手牵住张煊的手笑道:“南研北煊、东潍西清,本朝的四大公子老夫可是闻名已久啊!”

张煊的手被相国握住,他激动得腿直打颤,道:“那些都是好事者的胡言,小侄愧不敢当!”

“年轻人留一段风流佳话,这又有何不可,要是老夫再年轻三十岁,也要争一争,呵呵!老王,你说是不是?”

王昂谄笑道:“这帮乳臭未干的小子只知风月,哪里谈得上风流二字,崔兄当年单枪匹马拜会回纥登利可汗,说退二十万胡军,那才叫风流。”

崔圆哈哈大笑,“往事不提!不提!”他拉着张煊的手坐了下来,又笑眯眯问道:“贤侄今天可是专程来给老夫拜年?”

“小侄、小侄……”张煊怯生生地看了舅舅一眼,在他鼓励的目光下,他鼓足勇气道:“小侄有一事想告诉世叔。”于是,他就把昨晚韦谔前来密会父亲之事,说了一遍,又将一张皱巴巴的纸递给崔圆。

崔圆接过,随便扫了一眼,只见上面零散地写着:‘张焕、马鞍岭、回纥军粮’等字样,是韦谔的笔迹,他冷笑了一下,忽然淡淡地问道:“张焕的母亲是什么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