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回纥来使(第3/4页)

但事情的发展很快便令他刮目相看,一大早,鼓乐声声、龙腾虎跃,数千军队清肃道路,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迎宾馆外,陇右节度府长史胡镛和司马裴明远联袂来到迎宾馆,将墨啜达干请上马车,三百骑威武的仪仗骑兵在前面开路,使墨啜达干享尽上使的荣光,也使他看到了张焕的合作诚意。

仪仗骑兵行到张焕府前停了下来,张焕亲自出府门迎接,“特使一路风沙而来,辛苦了。”

墨啜达干身负重任而来,加之当年张焕攻下翰耳朵八里时他也是被俘官员之人,对张焕便先有一种敬畏之感,所以他并不因张焕的厚待而傲慢,更不因以国使身份见地方官而小瞧陇右。

他见张焕亲自出来迎接,连忙走下马车躬身施礼道:“墨啜达干参见张都督。”

张焕见他知礼,倒也有几分好感,便上前拉住他的手笑道:“我等待你们已经很久了,来!我们进去细谈。”

“那就打扰张都督了。”

张焕将墨啜达干请到自己书房,并命胡镛与裴明远二人相陪,丫鬟上来香茶,墨啜达干叹了口气先道:“我数月前曾赴长安邀大唐朝廷共猎吐蕃,鸿胪寺卿告诉我,此事事关重大,须朝廷内阁商议,但我等了半月,却丝毫没有消息,再找到鸿胪寺卿,他只说裴相国事务繁忙,无暇考虑此事,再问,又说内靖不肃、无力出兵,国之利益奈何轻慢如此,由此可见大唐不思河西久矣,我本已心冷,难道大唐真无人思念故土了吗?可我家可汗却言,大唐有一人必愿与回纥同伐吐蕃,都督可猜此人是谁?”

张焕淡淡一笑道:“若论个人,大唐欲与吐蕃一战者何止千万,可若以实力计,此人非我张焕莫属。”

他与墨啜达干对望一眼,两人一起仰天大笑,话说到这一步,事情就没有什么悬念了,墨啜达干取出一张地图,在张焕面前展开,他指着河西和安西两地坦率说道:“我家可汗最迟在下月兵伐安西,他希望都督也出兵河西,牵制住河西的吐蕃军,同时他也会牵制住安西的吐蕃军,这样一来,双方的压力都会减少一半,不知都督意下如何?”

张焕沉吟一下便道:“从原则上我愿意出兵河西,但我与你们可汗之间只是口头约定,不能有半点书面字样,这一点你可答应?”

“这个……”墨啜达干有些犹豫了,他当然知道张焕是不想落下什么与回纥勾结的证据,但如果没有什么协议,他又如何向可汗交代。

这时,旁边的胡镛接口笑道:“我们陇右参不参战并不影响回纥南下安西的决策,得之是回纥的意外收获,不得,回纥也没有什么损失,如此,特使还有什么左右为难之事呢?”

墨啜达干恍然大悟,他站起来向张焕深施一礼,“如此,我立刻回国禀报可汗,希望都督能如约发兵。”

“你放心,我一定会发兵,这一天我已经整整等了三年了。”张焕冷冷一笑道。

……

裴明远送墨啜达干而去,张焕却留下了胡镛,张焕背着手望着西方的天空默默无语,良久,他才缓缓道:“长史可能猜到我在想何事?”

胡镛微微笑道:“我知道。”

“你知道?”张焕回头看了他一眼,惊讶地笑问道:“长史不妨说说看。”

“都督可是想趁机把安西一起拿下?”胡镛紧紧盯着张焕眼睛道。

张焕半晌没有说话,他慢慢坐回位子,低低叹息一声道:“你说得不错,当我听见回纥使者口口声声说他们要拿下安西,我心里就像吞了苍蝇般难受,明明安西和北庭都是我大唐领土,现在却变成别人盘中的美味,仅仅拿下河西,我不甘心啊!”

胡镛点了点头,他伸出两根指头,“我有两计可让都督选择如何夺回安西。”

“你说!”

“一个叫奇计,都督可效仿夺取陇右的策略,拿下河西后趁回纥大军在安西作战,一鼓作气先夺下北庭,断了回纥军的退路,再击安西。”

“那另外一计呢?”张焕不露声色地问道。

“另一计叫正计,都督可先拿下河西,再派使告之回纥,安西素来是我大唐领土,希望他们能交还,若他们不答应,我们再出兵进攻。”

张焕沉思不语,奇计虽然狠辣,但会严重损害回纥与大唐的关系,于大局不利,而正计在外交上虽然站得住脚,但又不符合兵家的策略,胜算并不大。

就在张焕沉思之时,忽然从门外传来了杜梅的笑声,“我也有一计,既可使都督按兵家之道夺取安西,又可使回纥理亏而退,可称为诡计。”

……

宣仁六年,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在吐火罗受重伤,又有传言他已身死,消息传到逻些后便发生了内乱,逻些出现两个继位赞普,大相尚结息拥戴赤松德赞次子登位,称牟底赞普;而吐蕃权贵那囊氏则拥戴赤松德赞长子登位称牟尼赞普,两派各拥甲兵数万,在逻些城外已厮杀数阵,两军死伤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