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明争暗夺(第2/4页)

五百双马骑兵仿佛冰山裂开一小块,从五万大军中脱出,一阵狂风般地向西北奔去,只留下漫天的灰尘久久不散。

“大军进发!”贺娄无忌望着乌鞘岭上的烽火已经点燃,他一声令下,大军缓缓启动,浩浩荡荡向武威城方向行去。

……

武威郡在三年前被赤松德赞拿下后,在这里驻扎重兵二万人,另外招募羌人七千人,驻扎各县,但就在十天前,回纥大军进攻安西,河西都督论悉颊藏当即调武威郡一万名吐蕃军奔赴敦煌集结。

镇守武威的吐蕃军主将叫尚扎卜,是大相尚结息之侄,约四十岁,为人谨慎胆小,这天早晨,他正在城中视察,由于回纥进攻安西调走了一万人,使得尚扎卜异常紧张,一方面加派斥候,另一方面命烽火台日夜警惕。

忽然,街上一阵大哗,人人手指乌鞘岭上,论扎卜一抬头,吓得他魂飞魄散,只见烽火台上狼烟冲天,他日夜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集合军队!集合军队!”他大声狂吼,掉头便向军营奔去,吐蕃人的军营在城南,这里原来是军户聚居之地,修有整齐的木屋,但自从武威失陷后,汉人要么被杀死、要么成为奴隶,军户的木屋也就成为吐蕃人军营。

尚扎卜冲进军营,立刻召集几名心腹前来商议对策,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是放弃武威,回张掖与论悉颊藏汇合。

“将军万万不可!”一名千夫长听他居然有如此荒唐的想法,急忙反对道:“将军逃回张掖,那论悉颊藏会放过你吗?”

尚扎卜醒悟,论悉颊藏和马重英一样,都是自己叔叔的政敌,当初赞普命自己守武威,便是要他监视论悉颊藏,如果自己放弃武威逃走,岂不是正好被他抓住把柄所杀,可自己城中守军只有万人,如何能守住城池,他又急又怕,汗水从额头上流了下来。

这时,另一名千夫长道:“将军且不要着急,我倒有一个办法。”

尚扎卜大喜,急忙抓住他道:“你快说,是什么办法?”

“我们可做两手打算,先派人向论悉颊藏求救,若他不肯派兵,那就是他先理亏,即使城池失守,将军也可以反质问他,其次,我们要集中兵力守城,将军可将各县羌兵都调回武威,并抓汉人作为人质,看他们敢对自己人下手吗?”

“很好,传我的命令,命各县驻军全部撤回武威!”尚扎卜忽然迟疑了一下,若武威城破,自己还能活命吗?想到这,他期期艾艾道:“不如你们来防守武威,我去天宝县驻防!”

“不行!”几个千夫长异口同声反对道。

……

姑藏县,这里是羌人集中之地,七千羌军中,仅这里就有三千人驻扎,原来武威羌人有的战死,有的随汉人军户逃到陇右,为弥补武威地区人口不足,吐蕃人便从张掖、酒泉迁来大量羌人,从去年开始,不少河湟地区的羌人因不满汉人统治,也陆续迁来了武威,大多也被安排在姑藏县一带,专为吐蕃人养马。

自从传来回纥进攻安西的消息后,姑藏县的气氛也开始紧张起来,这天傍晚,在姑藏县南的一片军营门前,几名吃好晚饭的守门羌兵正聚在一起悄声谈话。

“听说吐蕃人已经被调走一万去敦煌,这可是真的?”

一名年长的士兵有些担忧道:“听说是真的,我就害怕把我们也调到安西去,妻儿老小可怎么办?”

另一名士兵也愤然道:“谁说不是呢!本来我们在河湟过得好好的,汉人也不干涉我们,真不明白酋长为何非要迁到河西?”

“大家听我的。”他们的百夫长显然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他悄声道:“真要调咱们去安西,我就让大家悄悄溜走,草原这么大,哪里不能容身。”

众人听了这句话,心都热了起来,七嘴八舌争着说话,嚷成了一团。

“将军来了!”一名士兵眼尖,看见了他们的首领阿里正向这边大步走来,众士兵顿作鸟兽散。

阿里是一个年轻的羌人将领,身材不高,赤红脸膛,不过阿里是他来河西前改的名,他的真名叫乌高格里,也就是羌王李谨格之子,三年前,李谨格归顺张焕后,便从族中挑选一万最精壮的男子交给张焕,成立西羌军,郎将正是乌高格里。

他是去年底受命迁来武威,和他一起迁来的还有李谨格的弟弟,也是一个部落酋长,吐蕃人便从中挑选一千余人组成一支千人队,千夫长便由改名为阿里的乌高格里担任,在他所管辖的一千军中,有三百余人是唐军中的羌人改扮,大都占据军官的职位,还有很多唐军羌人都改扮成牧民,随时待命。

十天前,李谨格悄悄来到了武威,凭他在羌人中的崇高威望,说服了部分羌人首领投靠大唐,也有不少人则保持中立、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