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苦肉之计(第3/4页)

马车里光线昏黑,隐隐可见只坐了两个人,他们在低声地商量着什么,偶然路旁的灯光从车帘缝射入,映出了一张粗犷而傲慢的脸庞。

他正是汝阳郡王崔庆功,而坐在他对面与他密谈的,则是他的首席幕僚马思疑,马思疑约四十余岁,长着一张干瘦的猴脸,他是进士出身,因入仕无望而投奔崔庆功做了他的幕僚,此人心狠手毒且眼光独到,正是他向崔庆功建议断漕运勒索朝廷,一击成功,使得崔庆功渴望多年而未得的入阁夙愿成真,马思疑也由此深得崔庆功信任。

和朱泚一心想称帝相比,崔庆功的野心略略差了一点,这也和他出身名门世家有一定关系。

他只想割据一方,世代成为两淮之王,为此,他极力扩张军队,却没有及时定出相应的制度来进行约束,结果两年前淮西李希烈独立,中原李怀光独立,这两个事件给崔庆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臣服大唐的心态也由此悄然转变。

此时,崔庆功是去朱泚的府邸,朱泚曾是他在金吾卫时的手下,崔庆功一直就瞧不起他,再加上彼此地盘一东一西,没有什么利益瓜葛,崔庆功也索性不和他往来,但这几天马思疑却极力劝他放弃成见,与朱泚联手对付张焕。

正是张焕这个共同的敌人使得崔庆功终于放下架子,亲自去拜访朱泚。

“先生以为这次刺杀事件果真是朱泚所为吗?”崔庆功对昨晚发生的刺杀事件还是有些将信将疑,他和张焕打过多年的交道,深知其人不是那么容易中套的。

马思疑轻捋山羊胡微微一笑道:“派人刺杀必有其事,否则朱泚不会保持沉默,但也很显然,张焕在拿此事大肆做文章,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要趁机向汉中进军了,但朱泚又岂会坐以待毙,不管两军战还是不战,对王爷来说都是个机会,一方面可趁朝廷无暇东顾而备战淮南,另一方面可联合朱泚共同对付张焕,从而将朱泚再次拉入王爷的帐下,真正在朝廷上成为一股与裴俊抗衡的势力,王爷以为呢?”

虽然去拜访朱泚,但崔庆功的心中始终有些疑虑,他迟疑了一下便道:“借机备战淮南的策略极为高明,广陵富甲天下,正是我所需要,但朱泚的名声实在太臭,拉他为下属恐怕会影响我的声誉。”

马思疑知道这是崔庆功骨子里的世家虚荣心仍在作怪,他在淮北大肆扩军,收刮钱粮,又干净到哪里去?心中不由对此人极为鄙视,他暗暗冷笑了一声道:“王爷,做大事者何拘小节,既然朝廷已经封朱泚为汉中郡王,又准他入阁,那就意味着朝廷已经接受了他,又何必在乎什么名声,要紧的是现实利益,夺下淮南,逼楚家效忠于王爷,再利用李希烈威胁襄阳,引来王家的合作,这样一来,朱、楚、王三家效忠于王爷,又据有大唐东南半部江山,那时何惧裴俊?”

崔庆功沉默了半晌,马思疑极具功利的说辞终于打动了他,他缓缓地点了点头,“好吧!既然来了,那我就听你这一回。”

两人正说着,马车忽然停了下来,崔庆功拉开车帘,探头向前方望去,只见夜幕下影影绰绰,百步外足有千人之多,不时传来人喊马嘶声。

他见一名探路的侍卫跑了回来,便不悦地问道:“前方出了什么事?”

“禀王爷,前方是朱将军的车队,一辆马车坏了,堵住了街道。”

马思疑忽然插口问道:“哪个朱将军?”

“就是朱泚。”

崔庆功一惊,他和马思疑对望一眼,两人同时意识到,这是朱泚要赶回汉中了,崔庆功立刻对侍卫下令道:“去通报朱泚,就说我有大事,要与他当街密谈。”

……

长安以西二十里处的三桥镇,张焕的大队人马已经停了快一个时辰,在此之前,他的数十名传令兵已奔赴开阳、陇西两郡,命令驻扎在那里的五万大军向凤翔府边界靠拢,又秘密派使前往凤翔,与凤翔军判官韩庆取得联系,同时,又传信给胡惟镛,向他阐明了自己策略。

现在,他只须等待长安那边的消息。

张焕靠在车内闭目养神已经快一个时辰了,依然没有任何消息传来,他三千亲兵都是西凉军中的最精锐,虽然主公没有什么指示,但没有一个人表现出不悦或骚动,也没有一个人说话,队伍整齐如一,每个人的目光都冰冷似水,静静等待着命令,在黑夜中,这支军队仿佛山一般凝重。

忽然,密集的马蹄声清晰地从东面传来,张焕的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他要等的消息终于来了。

报信人疾驰而来,在张焕马车前飞身跳下,大声禀报道:“启禀都督,朱泚在一千骑兵的护卫下,已出了长安,正快速向这边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