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唐廷的决策(第3/4页)

古黛顺从地点了点头,在一名宫女的陪同下留在了殿外,石慕华和崔曜一起被领到御书房门前等候,一名羽林军快步进去报告,这时,石慕华的心中砰砰直跳,他低声对崔曜道:“崔公子,皇帝陛下是否会恼我们从来不朝贡?”

“你放心吧!”崔曜轻声安慰他道:“我们皇帝陛下是务实之人,他不会太看重那些虚礼,关键是你们要有诚意。”

‘诚意!’石慕华默默地点了点头,他克制住内心的紧张,等候着大唐皇帝的召见,很快,一名小宦官跑出来道:“陛下宣你们进去!”

两人快步走进了御书房,石慕华一眼便看见崔圆坐在旁边,而房间的正中坐着一个三十余岁的男子,目光很温和,但温和的背后却藏着一分锐利,他不敢多看,连忙上前一步跪下道:“偏邦臣民石慕华叩见大唐皇帝陛下,愿陛下万岁万万岁!”

崔曜没有爵位,他也跟着跪下,“草民崔曜叩见皇帝陛下!”

张焕见这个石慕华满头红发,眼珠湛蓝,脸上涂黑,虽然他们也是突厥人一支,但和平常所见突厥人完全不同,更不用说他们自称是汉将李陵的后代了。

张焕摆了摆手命他们起来,他先看了看崔曜,转头对崔圆笑道:“朕还记得当年那个小神童的模样,几年不见竟长得这么大了,三年前还差点考中进士,长江后浪推前浪,恭喜崔家后继有人啊!”

“陛下过奖了。”崔圆躬身致谢,他又对石慕华道:“你还不把当年我玄宗皇帝赐给你祖父的叶护金牌拿出来?”

一名宦官端着一只金盘走过来,金盘放着一面系着锦带的金牌,旁边还有一只黄金打造的金盒,上面镶满各种名贵珠宝,石慕华连忙躬身道:“陛下,这就是臣祖父留下的叶护金牌,而旁边的金盒里是一名黠戛斯猎人从极北之地的万年冰层中得到金刚石,一直是黠戛斯王室的至宝,臣的父亲献给皇帝陛下。”

宦官走上前跪下,将金盘高高托起,张焕先取过金牌,正面是‘黠戛斯叶护’五个字,而背面是一行小字: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赐坚昆都督。

张焕点了点头,又随手打开金盒,一片淡淡的蓝光从盒子里射出,这是一颗鸡蛋大的蓝色金刚石,呈菱形,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多谢你父亲的美意,朕接受了。”

张焕淡淡一笑,将盒子盖上,又问他道:“你的汉语说得很好,可是在大唐生活过?”

“臣少年时曾在九原读过几年书,师尊给我起汉名为慕华,臣对中原文化十分敬仰,臣也立志要娶大唐女子为妻……”

张焕见他急于表达自己对唐朝的仰慕,便笑着打断了他的话,“你父亲让出使大唐,可有什么书信?”

石慕华急忙躬身道:“有!金盒里的锦缎就是。”

张焕有些诧异,他又打开盒子,从里面取出一方白色的锦缎,抖开后他愣住了,整个锦缎上密密麻麻写满小字,竟是用鲜血所写,书中写尽回纥对黠戛斯的欺凌,现在回纥西扩至夷播海,黠戛斯已面临亡族灭种的危机,书中恳求大唐伸出援助之手,黠戛斯愿视大唐为父,张焕眉头微微一皱,他不喜欢用血书这种极端表示情感的方式。

石慕华一直紧张地注视着皇上的一举一动,在关乎黠戛斯生死存亡的时刻,他的心都快跳出来了,见皇上眉头一皱,石慕华‘扑通!’跪倒在地,哀哀泣道:“陛下,我们黠戛斯人每年养的牛羊马匹六成以上都要交给回纥,若遇灾年,他们就按去年的标准来收,若不够就抓人为奴,百年了,我们黠戛斯人一直便生活在缺衣少食的极端困苦之中,屡次反抗、屡次被镇压,我祖父和两个伯父就是死在回纥人的刀下,这几年气候寒冷,牛羊难养,我们全靠在夷播海捕鱼为生,可三年前回纥西扩至夷播海,对我们逼迫日甚,半年前又严禁我们在海中捕鱼,断绝了我们的生路,又逼我们明年交百万头牛羊和五十万匹马,否则就会屠尽我们所有的族人,陛下,帮帮我们吧!我们真的走投无路了。”

这时,崔曜也终于忍不住道:“陛下,草民听许多商人都说过,回纥人禁止他们和黠戛斯人贸易换粮,经常派骑兵巡查,一旦查获则格杀勿论。”

“孙儿!”崔圆喝断了崔曜的插口,“陛下面前,不许你多嘴。”

崔曜吓得一激灵,连忙低下了头。

“崔公子侠义心肠,倒也不错。”张焕笑了笑,笑容随即一收,冷冷地对石慕华道:“那你们想要什么援助,是要大唐提供粮食吗?”

“不!”石慕华断然否认,“我们不要粮食,若要粮食我们可以迁移到西方去,我们不愿离开世代养育我们的土地,我们要刀,我们请求大唐援助我们武器和铠甲,我们要和回纥人拼死一战,决不再臣服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