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〇章 挫虏示威 汝州始战(第2/4页)

今日的火铳和车阵,包括骑兵小队的应用,草原上的蒙古贵人和军人能做出这一点来,恐怕当年的大帝国仍然会持续。

到了都统这个位置,已经算是满清的高层,可以知道许多秘辛,比如说河间府的那次大失败和相关的风言风语,比如说山东犀利无比的火器,今日多铎在汉城城下打的攻守之战,那股守城明军的火器厉害在满清上层之中也多有传扬,今天看到的,结合起这些传闻,很快就能窜了起来。

难道草原上的土默特部骑兵居然和朝鲜那边有勾结,这个想法诡异无比,可阿塔穆稍微深入的想一下,就感觉到毛骨悚然。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土默特蒙古和朝鲜那股明军没什么勾结,有了犀利火器,并且这般能战的土默特部几万骑兵,也是巨大的威胁,必须要给盛京禀报这些细节,尽管英亲王阿济格和自己的本主贝勒勒克德浑要来,可这些兵马未必会够,一定要再加兵马,而且盛京沈阳和辽阳西边的草原,也需要重兵的防护。

回到了自己的驻地的正红旗统领阿塔穆惊魂未定,立刻是把自己心中所想整理成了两封密信,一封是奏报朝廷的折子,这是给皇帝和摄政王多尔衮看的,一封则是给自己的旗主礼亲王代善看的,眼下这局面,危险啊!

七月之后,满清鞑虏的都城盛京就很不对劲,就在前年,盛京已经有了几分繁华,颇有些大明大城镇的气派,贵人们的奢华,对外征战的节节胜利,还有对外通商的拓展,都让大笔的财富和人口流向盛京。

城内的女真八旗亲贵和蒙古各部的贵人都是享受的厉害,每日间酒宴歌舞,要不就是聚在某家看家养的戏班子,一片太平富贵的景象,这年头谁要是说去城外打猎或者是捕鹰,肯定会被人笑掉大牙,认为是野人土包。

年轻子弟喜欢汉人的姬妾,喜欢大明的服饰打扮,喜欢学大明的官话,这都是整个盛京的风尚所在,越来越多的女真年轻人不会射箭,甚至是不会骑马,这反倒被认为是贵人的举止。

当日间皇太极对这些事情头疼之极,他知道,如果女真脱去了那种野蛮,那就变得腐败和散漫,他想尽了各种的方法来改变这种作风,可惜收效甚微,反倒是让各旗的亲贵子弟颇为的反感。

不过,皇太极的威信极高,这种处罚众人还不敢如何反对,只能是背后说两句罢了,而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之后,他要争取各旗各方势力的支持,对这种事情就不能管的太多,并且他没有资格去约束别人,因为多尔衮就是盛京城内汉化的典范,一向是以这种风潮的首领。

所以这两年,这些满清的亲贵子弟都是玩的太疯了,老派的人物都是看不惯,每日间冷言冷语,可也无法改变什么。

在没有李孟的历史上,八旗的军队在入关之后腐化堕落的极为厉害,如果没有汉奸军队的支撑,他们根本无法夺取天下,能不能保住自己的族群延续都是很难说。

可在崇祯十七年的七月,倒是有了少许的改变,有人开始在盛京约束这些亲贵子弟无节制的奢侈行为了。

而做出这个约束的人正是这种奢侈汉化行为的代表人物,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以顺治皇帝的名义颁布了旨意,要求女真和蒙古八旗的子弟,在十四岁以上的必须要进行的弓马和武技的考核。

如果考核不能合格,那就会被剥夺前程,削没俸禄,如果各旗的不合格的亲贵子弟太多,这个旗甚至会被剥夺人口牛录。

剥夺人口牛录,这是满清之中最大的惩罚了,各个旗的强弱完全就是依靠旗丁的多少比较,剥夺该旗的人口牛录,等于是砍了这些旗的命根子。

当年努尔哈赤圈禁舒尔哈齐,皇太极圈禁阿敏和莽古尔泰,都是剥夺削减了他们的旗丁牛录,被认为是狠辣之极的手段。

这个旨意一发出来,盛京和辽阳各处都是大哗,各旗的亲贵都以为摄政王是不是疯了,就连在吉林和宁古塔那边都有激烈的反馈。

不过更加出人意料的是,各旗的旗主都是明确的表示支持,不管和多尔衮有没有矛盾,都是明确的表态,肃亲王豪格、礼亲王代善、回到盛京的郑亲王济尔哈朗都是如此,并且派出自己的摆牙喇亲兵协助执行。

实行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各处都是怨声载道,可却不得不跟着执行,朝鲜的攻城失利和辽中边境突然出现的敌对蒙古骑兵,让满清面临着内部作战的危险,他们相对较少的人口让他们在各处防御的兵力捉襟见肘,必须要开展全面动员了。

在偌大的十王亭之中,只有这四位亲王坐在里面,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好看,方才一名笔贴式刚刚把正红旗都统阿塔穆的来信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