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殿上交锋(第2/2页)

萧睿突然大笑了起来,“诸位大人,跟吐蕃人有什么信义可讲?自太宗皇帝时起,大唐公主和亲吐蕃者不知凡几,但吐蕃军队可曾停止过掳掠大唐的脚步?议和?那么,我请教裴大人,既然唐蕃已经议和,吐蕃数万大军为何围攻我石堡城守军,不把我等至于死地不放手?”

裴宽一怔,低低道,“那是吐蕃叛军所为。”

“叛军?”萧睿冷笑着,“萧睿当日在石堡城所看,数万吐蕃军队,其间还有吐蕃赞普的王旗在其中,焉能是叛军?”

裴宽皱了皱眉,“就算是吐蕃起兵,你擅自虏获吐蕃赞普,也甚为不妥,有挑起战争之嫌。”

听裴宽说了这话,萧睿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嘴角浮起一丝嘲讽,“谁说萧睿是虏获了吐蕃赞普呢?目前吐蕃国相杜赞谋逆,吐蕃赞普都松芒布结在逃亡过程中适逢其会被萧睿所救罢了,而吐蕃赞普是自愿跟随本官回京面见皇上求救的,与萧睿何干?”

……

……

经过了这么一遭,李隆基册立李琦为太子的事儿反倒顺利通过了。或者说,众臣一看事不可阻,盛王入主东宫已成定局,谁还愿意去做这种坏人?

李隆基当即宣布了数道诏书。

一是盛王李琦的储君昭。

二是褒奖萧睿和300羽林军将士的封赏昭。萧睿在意料之中地被任命为太子詹事、右卫羽林将军,成为新太子的首席辅臣,还掌握了部分宫禁兵权。而翰林学士和礼部侍郎的职位继续兼着,至于那已经封赏出去的忠勇侯爵,李隆基自然是不好再收回。

李光弼和李嗣业,还有令狐冲羽,三人在萧睿的力荐下,进入右卫羽林军标下做了从五品下阶的果毅都尉。令狐冲羽就不说了,按理,李光弼和李嗣业,还是要到边塞军中才能发挥其才干,但萧睿暂时存了一点私心,犹豫良久还是将两人留在了自己身边。

第三道诏书是关于吐蕃赞普都松芒布结的。李隆基册封都松芒布结为开府仪同三司、辅国吐蕃王,并赐其宅院一座,侍女从人赏赐若干,安慰他暂且在长安小住,等时机成熟便出兵帮助其归国。

而最后一道诏书令人震惊。李隆基封李琮为河陇郡王,镇西大将军,领陇右6州并节制陇右一镇兵马,即日起离京赴任。

……

……

萧睿出了朝会殿堂,默默向宫门外行去。此刻,他着急回府里跟自己心爱的女人们团聚。萧睿几乎能想象得出,当日得到他“阵亡”的消息后,杨玉环等女那悲伤欲绝的哀恸。

至于那一直构陷自己庆王李琮,萧睿明白,自己暂时扳不倒他了。但是——萧睿心里想起当日在阿丽城里,老神棍杨凌的话语,嘴角不禁浮起一丝阴森。

“姐夫!”一个发颤的声音传过。

萧睿缓缓停下脚步,回过头去。

见李琦清秀的面容一片涨红,眼圈发红,站在不远处,身子都微微有些发抖。

萧睿笑了笑,“盛王——啊不,太子殿下,多时不见了。”

李琦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波涛汹涌”,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他高呼了一声“姐夫”,居然就像小儿女一般地扑了过来。

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大唐储君!

李琦明白,如果不是萧睿的回归,这一天或许还会无限期地拖下去。此刻在少年的心中,萧睿已经不再单纯是他的辅臣,还是支撑他前进的力量。

感受到少年李琦的兴奋和对自己的真挚情感,萧睿也不禁有些感慨。他与李琦拥抱在一起,轻轻地安慰和平复着他激荡的心情。不远处,武惠妃在一群宫女的簇拥下,见两人紧紧相拥,欣慰地笑了起来。

“子长。”武惠妃慢慢走了过来。

“拜见母妃。”萧睿轻轻推开李琦,拜了下去。

武惠妃望着自己这个劫后余生的女婿,太子李琦唯一的精神和力量支柱,眼圈也是一红,叹息了一声,“回来就好。快出宫去吧,宜儿她们已经在宫门外等候多时了。”

萧睿点了点头,归心似箭,躬身一礼便要离开。

李琦也紧随其后,回头向武惠妃笑道,“母妃,我也回去了,姐夫回来了,谁还敢欺负我?”